忻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委書記、局長 王卓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作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等一系列事關全局的重大改革部署,為我們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引。
對于忻州而言,要立足推動能源產業和制造業融合協同發展、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的目標,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技術條件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改造提升能源、材料、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消費品等新興產業,布局建設航空航天、綠色氫能、前沿材料等未來產業,加快構建具有忻州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多元產業發展格局。
忻州市工信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秉承“負責任、動腦筋、講良心”的工作要求,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關鍵抓手,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制造業振興升級,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忻州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要堅持強化黨建引領發展作用。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國資國企改革,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業務,著力提升機關效能,堅持不懈推進政治機關建設,打造新時代“工信鐵軍”。
二是要夯實工業發展基礎支撐。圍繞“促增長”“穩投資”,著力從點上強企(企業)、連點成線(行業)、擴線成面(區域),“三位一體”穩定推進全市工業經濟運行,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全面提升產業服務水平,深化干部包聯和入企服務工作,持續深入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搶抓“兩重兩新”政策機遇,加快推進制造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和水平。
三是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業”并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在振興上破題,落實國家標準提升要求,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提高先進產能占比,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興產業要加快在規模上破題,圍繞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強政策供給,承接產業轉移,持續壯大產業規模。未來產業要堅持精準選擇、點上突破,發揮既有體系作用,積極探索,“沿途下蛋”、培育轉化,力爭搶占制高點。
四是要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從需求牽引和技術推動雙向共同發力,探索建立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榜單,試點采用“揭榜掛帥”等方式推動核心技術突破。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三級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高質量科技創新供給,打造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五是要提升集聚集約發展水平。加大省級產業鏈“鏈主”“鏈核”企業培育力度,推動更多企業融入全省產業布局,推進8條市級產業鏈整體提質增效,帶動上中下游產業深度融合。持續推動定襄法蘭、代州黃酒打造全省專業鎮標桿示范,全面提升市級專業鎮建設水平,爭取創建更多省級重點專業鎮,促進專業鎮特色成勢、產業集聚,打造先進制造業優質發展載體。
六是要縱深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主動布局前瞻性新興產業,積極推動煤炭、污水處理、安保服務等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以市場化方式推進整合重組,積極開展內部專業化整合,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完善主責主業動態管理機制,推動各類要素向技術含量高、增值幅度大、帶動性強的重點行業和優勢產業集中。
七是要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聚焦主業實業,加大“兩資”“兩非”處置出清力度,建立“有進有退”的資源靈活配置機制,實現資源配置效率和發展質量效益有效提升。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動態優化國有企業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持續深入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工作,推進全員績效考核,綜合提升市屬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水平。構建國資監督“13331”工作體系,提升國資監督的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水平。
八是要持續創優發展環境。認真落實關于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梳理完善工信領域惠企政策匯編,加大技改資金、設備更新、戰新獎補、專業鎮資金、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惠企政策宣傳貫徹力度,針對重點企業進行滴灌式精準指導,幫助符合條件企業全力爭取各類政策支持,推動惠企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提升各類企業政策獲得感和滿意感,提升業主信心,提振市場預期。
新時代新征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新型工業化和制造業振興升級中心任務,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奮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開創全市工信國資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