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力量不足、短途超載治理難、執法過程干擾多,一直是困擾陽泉交通執法的難題,如今在科技的助力下,昔日的難題迎刃而解。
按照“科技治超無縫隙,源頭治理全覆蓋,服務企業有保障”工作總思路,陽泉深入探索源頭科技治超新模式,努力打造全過程記錄、全業務上線、全路網監控、全鏈條管理、全方位服務的“五全”新樣板。
陽泉冀東水泥有限公司,貨運車輛有序裝料、過磅,不遠處的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著所有進出場車輛信息和裝載情況,前中后多個攝像頭從不同視角自動抓拍車輛。與此同時,稱重檢測和視頻監控的數據已經同步上傳至陽泉市貨運源頭科技治超管理服務平臺。
陽泉市貨運源頭科技治超管理服務平臺,依托稱重檢測和視頻監控設施,全市283戶源頭企業信息一覽無余。平臺具備運行監測、大數據稽查、智能預警、指揮調度、溯源倒查、統計分析、分類管理、輔助決策、檢查督導、綜合治理一張圖、運行監測等40項一級功能和104項二級功能,為全域源頭治超提供全過程支撐,為全市所有源頭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執法一隊,我是指揮中心,17點10分發現盂縣金星商貿有限公司的一車輛超載出廠,請你隊立刻趕往現場開展核查。”數智陽泉運行指揮中心,線上巡查人員正在對平臺運行監測綜合研判系統發出的預警信息進行處置,實時調度線下執法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核查。
執法一隊接收任務后,按照執法端發送的位置信息導航至指定路段,對違法車輛進行布控、查扣,對貨運源頭企業開展倒查。
“執法監管的每一個環節、每一步動作平臺全過程實時精準記錄,不僅保證了執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更是最大限度杜絕了治超工作中執法尺度大、人情干擾多的頑瘴痼疾,真正實現陽光執法。”執法一隊隊長高佩說。
陽泉市貨運源頭科技治超管理服務平臺與運政管理、北斗監控、高速公路管理等系統聯網,實現數據共享,建設完成縱向貫通、橫向融合的科技治超工作“一張網”。通過對源頭企業精準“畫像”,實施分類監管;通過建設完成全市執法隊伍在線分布圖,實施就近精準調度;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智能指揮調度,源頭企業治超監管實現“無事不擾、有事必查”的便企模式。
“科技治超平臺連接以后,對司機的行為規范建立了新的監督保障機制。”華陽集團新景公司洗煤廠地磅房管理組組長許永剛說。
每天,伴隨著貨運車輛上磅、稱重、下磅,磅房工作人員忙碌地登記、開票、記錄。華陽一礦選煤廠磅房負責人對源頭科技治超系統贊嘆不已:“我們原先12人從事登記車輛裝載出廠信息,現在已經全部信息化,作業人員減少為4人,而且每輛車上磅出廠時間由原來的2分鐘縮短為30秒左右。”
當好“監管者”,更當好“服務者”。華陽一礦選煤廠治超負責人說:“此次源頭科技治超變行政命令為全程為企業提供服務,不僅整個建設模式全部由企業自己主導,而且為我們設置了PC端,開發了服務企業小程序,免費提供實時定位、軌跡查詢、數據統計等多項實用功能,便于企業對具體車輛信息和環節全程軌跡查詢,切實為我們提供了幫助,解決了大難題。”
“交通運輸部交通強國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全市未發生1起因超限超載導致的死亡事故,因超限超載導致的一般事故下降50%。”陽泉市政協副主席、交通運輸局局長梁慶說。
記者手記:
陽泉市地處晉東要塞,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物流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全市共有13個出省口,日過境車輛3.5萬輛,運輸壓力巨大。超限超載治理是交通管理廉政建設的痛點,也是社會治理的難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健全行政執法監督體制機制。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源頭治超,監管執法“一鏈貫通”、基層執法“一支隊伍”、指揮協調“一體聯動”、智慧治理“一網統管”,陽泉市構建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新格局,實現營商環境更優、法治環境更好、城市治理更精細、人民群眾更滿意。小切口改變大格局,陽泉市的做法值得借鑒。
本報記者白雪峰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