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是區域內點數總額預算和病種分值付費方式的簡稱,是國際醫保付費方式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醫保付費方式。推動DIP付費方式改革,是實現醫保、醫療高質量協同發展、形成醫療服務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牽引高水平互動的重要舉措和關鍵環節。
2021年,我市被確定為DIP付費方式改革省級試點。三年來,我市把握大局、審時度勢,因地制宜、開拓創新,通過“建章立制、模擬測試、實際付費、分批推進”四步走路徑,不斷夯實改革基礎,讓改革紅利看得見、摸得著、可感受。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D/DB/5A/43728D8A89EA487A785B471F134_2673DF3C_6A65A.png)
忻州市醫保局服務窗口
以實績打分,用數據說話。2022年11月,全市5所二級及以上定點醫院啟動應用省(國家)醫保信息平臺DIP模塊試行付費工作;2023年7月,全市34所二級及以上定點醫院全部納入試行范圍;2024年1月起,全市164所開展住院業務的定點醫院實現DIP付費全覆蓋。
改革給老百姓帶來的獲得感也是實實在在的。2023年7月起,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試行DIP付費以來,次均醫療費用下降了318.33元,次均醫保統籌基金支付下降了224.48元。2024年1-3月,全市定點醫院試行DIP付費以來,與上年同期相比,次均醫療費用下降了501.85元,次均醫保統籌基金支付下降了361.34元。
加強保障成立專班
改革的進步,以落實為開端。
市政府從深化全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局出發,組建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直有關單位組成的DIP付費方式改革工作領導組,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調研評估、組建本地專家庫、引入第三方技術支持等方式,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市醫保局還成立了DIP付費改革工作專班,由局領導擔任組長,成員由局待遇科、辦公室、DIP付費項目組、市醫保中心等科室(單位)人員組成,專門指導和推進全市DIP付費改革業務,下轄若干專業小組,各組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合力和組織保障。
借鑒學習政策先行
眼前有了繁花,并不等于手中就有了鮮蜜。
DIP付費方式改革蹄疾步穩,必須要有一個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為此,我市組團專程赴陽泉、晉中,對兩市開展DIP醫保付費改革、系統建設等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學習和考察。在借鑒兩市DIP付費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我市結合本市實際,于2021年9月印發了《忻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實施方案》,為在全市定點醫療機構開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礎。
2022年11月28日,市醫保局印發了《忻州市2022年度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辦法(試行)的通知》,制定了《忻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實施計劃表》,進一步推動了全市DIP付費方式改革向縱深發展。
聚焦重點靶向發力
哪里有瓶頸制約,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
DIP付費系統運行初期,還存在著部分技術性難題。省市醫保局相關領導和省DIP付費技術項目組、市DIP付費專班工作人員通力合作、多方協調,共同解決相關難題。2022年6月底,我市首批5所醫院開展了線下DIP模擬付費工作;10月17日,國家DIP付費系統具備質控功能后,我市邊試邊行,著重解決了試點醫院醫保結算清單質控時發現的因數據同步口徑無法質控、質控數據問題清單不能導出等問題。目前,我市DIP付費的數據質控、病種目錄和結算辦法的維護、分值計算、基金計算以及數據推送等工作已全部能夠在DIP付費系統中完成。
為保障DIP付費改革的順利實施,我市組織各定點醫院全面落實15項醫保業務編碼應用落地工作,將這些編碼直接寫入本機構的系統基礎庫和核心業務系統(醫師、藥師、護士)工作站,做到帶碼采購、帶碼配送、帶碼入庫、帶碼結算、用碼監管,全部使用貫標編碼進行醫保結算。
此外,市縣醫保部門組織各定點醫院按照《山西省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定點基線版醫藥機構接口規范》,加快接口改造和數據上傳,實現了病案首頁疾病診斷、手術項目編碼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張曄)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