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咀鎮后坪村蘑菇種植大棚。 本報記者 馮曉磊攝
走進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石咀鎮后坪村,一片片整齊排列的蔬菜大棚映入眼簾。在蘑菇種植大棚內,一股清新的香氣撲鼻而來,令人陶醉。規則擺放的架子上分層排列著一個個香菇菌棒,菌棒上長滿了個頭飽滿的香菇。村民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采摘成熟的香菇,他們細心地分揀,將品相好的香菇裝入筐中,然后有序地送入冷庫進行儲存。“我們村子利用這些閑置的土地,建起了30個蔬菜大棚,人家種的產品,我們村也能種,還能種出更好的。”當地村民欣喜地介紹道,“看著一排排鋼架立了起來,真是打心眼里高興,我們村強民富的路子是越走越順了。”
后坪村位于石咀鎮東北部,由后坪村、前坪村、蒿地堂3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耕地少,山地多,戶籍人數僅有531人,村民以往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為主。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鄉村振興,近年來,后坪村立足實際,在“大棚經濟”上做文章,采取“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經營的模式,實施了后坪村菌類產業大棚項目。項目主要以香菇種植為主,總投資970萬元,占地面積83.1畝,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建成了30個高標準大棚、加工車間、恒溫保鮮庫、辦公車間等配套設施,已投入運營,二期正在建設21個高標準大棚、冷庫等。
石咀鎮后坪村菌類產業大棚項目是景區改善民生、提升廣大群眾生活質量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也是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該項目于2023年開始運營,累計投入香菇菌棒60.5萬棒,預計年產值484萬元,盈利183萬元,新增農村就業崗位80個。每年可為石咀鎮4個行政村(后坪村、射虎川、鐵堡、炭垚坪)3個自然村(鐵堡溝、前坪村、蒿地堂)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8萬元。如今,香菇已經成為了后坪村的標志性產業,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濟發展模式。
小小“菜籃子”,關乎千家萬戶的餐桌;片片“菜園子”,牽動著廣大農民的“錢袋子”,更承載著鄉村產業振興的夢想。通過大力發展菌類產業大棚項目,村民們獲得了更多的收益,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該項目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凝聚了加快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在未來的發展中,后坪村將繼續利用資源優勢,精心編造康養基地的“菜籃子”,不斷延伸香菇產業鏈條,開發菌類深加工產品,提高品牌影響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后坪村的農業現代化將更有特色,農民增收更有途徑,鄉親生活更富足幸福。
(趙丹琦)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