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出租車、公交車上路運營,無人物流配送車投入使用,“機械手”代替工人讓生產提速……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方便人們生產生活的同時,正成為激發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數智新城建設是省委、省政府賦予陽泉的重大使命,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也是提升產業能級水平的重要路徑。陽泉高新區按照市委“14510”總體思路和部署,堅決扛起“數智新城示范區”建設重大使命,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等高端產業精準發力,布局新賽道,出臺新政策,夯實新基建,解鎖新場景,統籌構建創新、人才、資本、園區為重點的數智生態體系,全面塑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努力打造區域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乘“數”而上
構筑“數智”產業新高地
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近年來,高新區緊抓“雙碳”戰略和新型工業化、新質生產力等釋放的數字化變革機遇,發揮全市能源、區位、場景和體制優勢,按照“主導+戰新+未來”產業梯次發展格局,招引一批龍頭企業及重大項目,加速布局產業鏈上下游,推動數字經濟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塑造陽泉市數智新城發展的產業特色和核心競爭力。
依托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高新區大力發展以Apollo Park、新石器無人車為代表的自動駕駛產業,與多氟多新材料、匯洋紀元、中科海納等龍頭企業合作,布局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加速數字產業集聚,把數字經濟打造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以構建百億級全產業鏈為目標,截至9月底,高新區數字經濟經營主體達到400余家。數字經濟示范型企業6家,全市占比超過50%。數字經濟成長型企業12家,全市占比超過80%。
數字經濟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堅持以資源換產業、以項目擴鏈條,儲備推進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44億元,其中云峰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項目、陽泉東區智慧物流產業園等5個項目納入省級重點工程加快推進。航天宏圖衛星大數據應用基地項目、明科自動化智能開關研發生產項目、智林AI+IOT智慧教育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建設,泰華5G智慧燈桿項目已完成簽約,數字化精密泵閥研發檢驗檢測一體化中心示范項目有序推進建設,山東港速年產300萬套智能終端產品產業鏈集群項目已落地并入統計庫,博彥科技在國內中部地區最大規模的交付中心、新石器無人車全國遠程安全中心及數據標注中心項目落地運營。
逐“數”興業
“引燃”算力新基建
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開啟,算力作為重要“底座”支撐,賦能作用日漸凸顯。在夯實數字經濟建設中,高新區乘“數”而上、以“數”賦能、逐“數”興業,加速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陽泉高新區用好先發優勢,加速云峰智算中心建設,引進專業運營團隊,相繼簽約落地商湯智能、時維智能、中科瑞華等智算中心類項目,運營后可承載智能算力10000P,打造特色鮮明的數智新城基礎底座。同時,推進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數據中心服務器擴容,年底擴容技改項目交付后,預計可新增700個40A機柜,算力規模達到近4000P,全力打造綠色數據中心低碳發展樣板區。兩大算力中心建成運營后,算力規模將達到14000P,通過整合海量數據和強大算力,實現對復雜任務的快速處理和高精度預測,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我們將依托‘百度+云峰’雙中心在算力、硬件設備、解決方案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構建算力基礎設施產業生態,加強算力應用創新,驅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網絡基礎設施方面,“雙千兆”高新區建設完成,已全部具備千兆寬帶網絡接入條件,5G移動網絡全部覆蓋,5G基站規劃達成率為100%。“雙千兆”網絡讓智慧生活走進現實,不斷激發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活力。
加“智”前行
催生應用新場景
高新區城市CIM平臺完成建設,依托城市大腦,全面整合城市二三維GIS數據、建筑BIM數據、地下空間規劃數據等多源異構數據,形成城市空間“一張圖”,全力構建數智陽泉場景優勢,打造智慧城市實踐新示范、新樣板。
目前,利用車城網路口數據,搭載信控服務平臺為交警部門在全市36個重點路口實現了自適應控制、動態綠波等智能優化策略。累計70多輛無人駕駛車輛投入商務運營,全市運營里程超過50萬公里,構建起點—線—面貫通融合的全場景自動駕駛出行體系。蘿卜運力、新石器智航等生態企業集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全鏈條集聚度不斷提升。
如何用更小的碳排放,實現更高質量的現代化發展?高新區建設的數智雙碳平臺正在為這道題探索數字化解法。
高新區建設全省第一個數智雙碳平臺項目,主動對接省市兩級統計部門就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因子、電力輸入輸出等開展業務咨詢,進一步規范碳排放核算方法。考慮到國家碳核算體系與綠電交易、碳足跡管理測算方法不同,平臺采取3套不同核算體系,并一一匹配對應,保證用能主體將核算結果應用到不同場景,為制定科學合理的減排策略提供有力支撐。
平臺建設過程中,陽泉高新區結合國家最新碳排放雙控要求,將多項碳管理政策制度融入平臺建設,實現對全區雙碳進程的可視化演進。目前,平臺已接入全區3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用能數據,通過碳資產臺賬、碳排核查、碳履約、碳效碼、政策指引等功能,開展碳資產管理。目前全區重點用能企業已試行“碳效碼”管理,對高耗能產品、出口產品、供應鏈中廣大供應商企業有著尤其重要的作用。
出口型企業閥門公司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實現碳足跡管理,從原材料提取、生產、運輸、使用到廢棄和回收處理等全流程追蹤和量化分析,有助于企業深度挖掘節能降碳潛力,并通過技術改造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同時,配套制定《陽泉高新區關于開展重點領域和行業碳排放核算、管理、考核、評價試點的實施辦法》,辦法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5000噸以上企業及部分高排放行業納入試點管理范圍,并給予企業“碳”領域補貼,進一步調動企業降碳主動性,全面促進全區企業主動參與碳減排工作,共同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截至目前,高新區聯動中關村智酷開展雙碳場景調研和挖掘,打造完成智創城云上產業園,已挖掘17個雙碳有效應用場景,市場規模達23.66億元,落地太行世紀(陽泉)年產10GWh動力儲能兩用高端固態鋰(鈉)離子電池生產線、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低值廢舊塑料循環利用等7個數智雙碳項目,總投資超60億元。
以“優”賦能
打造數字經濟新生態
高新區圍繞政策、金融、人才等數字經濟核心要素,推動資源整合和重構,構建數字經濟產業競爭“高新優勢”。
數字金融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高新區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母基金,將圍繞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構建若干產業子基金集群,努力建立涵蓋全生命周期的產業基金投資體系,用更多金融“活水”賦能陽泉產業高質量發展。
開源公司以科技創新為引擎,聚焦新能源、數字智能等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以基金合作為紐帶,通過參與資本市場運作,推動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圍繞基金招商,區級產業引導母基金拿到牌照,撬動投資39億元的年產10GWh動力儲能兩用高端固態鋰(鈉)離子電池生產線項目開工建設,為重大轉型項目落地夯實基礎。
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牢牢把握人才這一資源,充分激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動能。位于高新區的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致力于發揮品牌引領和產業集群效應,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融合創新與集聚發展相結合,構建集服務、培育、孵化于一體的特色產業園,實現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化。產業園首批入駐30余家企業,包括省外機構兩家,著力搭建起與高新區主導產業相匹配的人力資源全產業鏈平臺,為各類人才提供精準化、全方位的人力資源服務,不斷厚植人才“引、育、留、用”沃土,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人才集聚新高地。
風起云興,數字潮涌。向著數字經濟藍海,高新區正不斷奔跑、邁進。該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全區將搶抓時代機遇,精準把握國家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總體要求,全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數字化互促共進,全面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引領區。
本報記者白雪峰 本報通訊員吳珊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