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企業屬于排碳大戶,但同時也意味著在降碳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近年來,山西國際能源裕光煤電有限責任公司從多個維度出發,積極踐行“雙碳”目標,爭做綠色發展先行者,下好節能降碳“先手棋”,取得不俗成績。
6月28日,迎著清朗晨曦,記者走進裕光煤電超超臨界發電現場,真實感受了現代化大型能源企業的震撼場景:近200米高的雙曲線型間冷塔在藍天映襯下格外壯觀,干凈整潔且區域分明、網格管理條塊清晰的生產現場,讓人一改對火電企業的傳統印象。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裕光煤電發電部經理胡耀東介紹,裕光煤電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空冷發電機組于2021年8月實現雙機投產發電,是我省首臺轉入商業運營的百萬千瓦發電機組、首座以“點對網”方式“晉電送冀”的百萬千瓦電站。機組采用廢水零排、三塔合一等系列新技術新應用,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完全滿足節能、環保、高效、循環利用等國家最新產業政策要求。
三塔合一 超低排放
現階段,我國煤電占發電總量的70%左右。提高火電機組的熱效率,降低一次能源消耗、減少排放,促使燃煤發電技術進步始終是行業發展重點,“大型、高參數、潔凈”的煤電生產成為能源清潔化發展方向。在技術創新突飛猛進的背景下,“高效率、低排放”的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應運而生。
什么是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超超臨界”是指介質狀態,“臨界”是指由某一種狀態或物理量轉變為另一種狀態或物理量的最低轉化條件。對于火力發電而言,通俗解釋就是用煤“燒水”,使水變成有一定壓力和溫度的水蒸氣,推動汽輪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按照熱力學原理,蒸汽壓力和溫度參數越高,發電效率越高。在煤電生產領域,在22.115兆帕壓力、374.15℃溫度下,水蒸氣會被壓縮到其密度與液態水一樣,這個條件叫作水的臨界參數。比這個參數高就叫作超臨界參數,在超臨界壓力參數以上,蒸汽溫度不低于580℃,則被稱為超超臨界。用這樣的蒸汽去推動汽輪機組做功的發電技術,就是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
“科學轉型、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火電產業升級,是我們努力的意義和目的,也是時之所趨?!痹9饷弘婞h委書記、總經理李圳介紹,裕光煤電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空冷發電項目充分利用我省作為煤炭大省和能源基地的優勢,轉變傳統煤電項目粗放式煤炭利用的運行方式,探索清潔高效的煤炭發電模式。采用高參數、大容量、環保高效型燃煤機組,主蒸汽壓力達29.4MPa、溫度達605℃,再熱蒸汽溫度達623℃。引入三塔合一、廢水零排等高效節能環保技術,提高發電及供熱效率,減少煤炭消耗。成為全國燃燒無煙煤煤耗最低火電機組,發電標煤耗僅為289g/kW·h,較常規火電機組,度電煤耗降低約30g燃煤。
去年,裕光煤電完成發電量95億千瓦時,供熱量345萬吉焦,實現減碳39萬噸,相較傳統火電機組而言、可節約標準煤約29萬噸。為改善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緩解河北南網電力緊張形勢以及推動陽泉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
瞄準標桿 激活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若高質量發展是一場“登山賽”,新質生產力就是一個“制高點”。朝著“制高點”攀登時,“創新”這一核心要素不可或缺。自成立以來,裕光煤電發展的要訣之一就是堅持科技創新,瞄準行業先進標桿,通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推動全員創新,激活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近年來,裕光煤電將“五小”創新作為創效增盈的有力驅動和強大引擎,大力推進全員全過程創新創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作為“晉電送冀”的關鍵電源點,裕光煤電為確保機組安全高效運行,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力度,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高質量完成機組優化改造和消缺工作,實現機組健康水平和長周期運行能力跨越式提升。
一方面,裕光煤電通過全面掌握機組健康水平,堅持因病施治、對癥下藥。針對機組投產后缺陷逐步暴露的顯著特點,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堅持發現一項消除一項;同時針對重大缺陷問題,及時借鑒同類型機組處理經驗,組織設計院、行業專家共同分析癥結、尋求根治。另一方面,通過全面抓好運維管理能力和員工職業技能提升工作,針對不同崗位特點組織差異化進行技能培訓、實操培訓、技術比武,同時為專業人員劃分責任班組,通過定期參加維護班組工作例會、現場技術指導、動態技能測評等方式,使維護班組人員結構、整體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2023年,裕光煤電充分利用企業技術中心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確立重大研發項目5項。同時積極加強技術成果轉化,累計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8項,取得2項,進入實質性審查3項。獲得省級QC活動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省級質量信得過班組二等獎2項,山西電力創新成果一等成果1項、二等成果2項、三等成果1項;獲得省級“建功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爭當新時代最美勞動者”主題競賽“優勝集體”1個、“優勝個人三等獎”1人;獲得山西省總工會“五小”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4人成功入選山西電力行業“晉電智庫”專家。
創新機制 降本增效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裕光煤電發電部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其背后,是裕光煤電管理體系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拓展思路抓機遇、明晰路徑求發展的真實詮釋。
管理是企業的生存之基。裕光煤電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示范運用母公司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創建的“黨建+精細化管理”的降本增效新模式,將黨建融入公司治理。裕光煤電通過將公司組織機構劃分為7個獨立運行單元,同時將黨支部建到各層級單元上,使其效益獨立核算、成員參與經營,促進裕光煤電降本增效成果橫向累加、縱向推動,最大限度釋放增效成效。2023年,裕光煤電通過深化運用“黨建+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模式實現降本增效1.27億元。
從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運行安全的大局出發,裕光煤電全面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強化保障能源安全使命。增強電力安全供應能力,發揮煤電機組兜底保障和系統調節作用,提升清潔發電水平,確保在關鍵時刻頂得上、發得出、穩得住。截至5月底,累計發電38.6億千瓦時,供熱量225萬吉焦,堅決守住民生供電供熱和安全生產底線。
以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進一步增強深化能源革命、推動低碳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堅持“雙碳”目標牽引,裕光煤電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穩步推進能源電力行業轉型和安全降碳工作。推進廠區分布式光伏建設,通過廠用電綠電替代方式進一步降低供電煤耗,減少碳市場履約成本,增加綠電收益。
促進科技成果凝練轉化,用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裕光煤電以科技創新推動清潔高效發展,推進高效靈活煤電技術研發,加大煤電機組節能改造力度,進一步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實現“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與“彈性出力”、安全可靠有機統一,全力創建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本報記者杜鵑 本報通訊員姜君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