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推動全省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提檔升級,2023年11月上旬,全省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強基層現場推進會在臨猗縣召開。與會人員行走在郇陽大地的鄉間村落,親身感受到這里鄉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勃勃生機。
近日,記者來到臨猗縣,切身感受到全縣醫療系統全面推行的“聚力鄉活、倒逼縣強、帶動村穩”的特色醫改,正在激發活力、增加動力、凝聚合力,在為縣鄉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健康服務的同時,也在為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著新的路徑。
全面激發鄉鎮衛生院內生動力
在北景鄉中心衛生院的中醫館,中頻磁振、牽引、藥蒸等設備一應俱全。大閆村村民王貢學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椎管狹窄病,腿麻木得不能走路,近段時間,他每天在這里進行治療,僅33天就有了明顯的效果,而治療費僅花了810元。
現在,鄉鎮衛生院成了臨猗群眾的“香餑餑”,改變了以前面臨的門診住院人數持續下滑的窘境。2017年,臨猗縣剛剛被確定為全省醫改試點縣時,縣級醫院對衛生院人才、患者“虹吸”嚴重,鄉鎮衛生院缺乏內生動力,辦院自主性、能動性和積極性嚴重不足。
2022年7月,臨猗縣聚焦“人、財、事、技術、服務”五大方面,下放人事管理決策自主權、定額資金支配自主權、項目規劃實施自主權、技術能力提升主動權、服務功能拓展主動權,做到“宜放則放、能放盡放”,充分激活鄉鎮自主辦院內生動力。
“我們創新實施‘五權下放’,以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為牽引,放權賦能激活力、以鄉促縣增動力、強基固本夯實力,蹚出一條具有‘臨猗特色’的醫改新路。”臨猗縣衛健體局局長、醫療集團黨委書記吳瑞風介紹。
賦能放權改革半年后成效凸顯,鄉鎮衛生院在醫療服務、專科建設、功能拓展等方面實現了較大提升。其中,12家衛生院重新修繕啟用手術室,打破連續5年不做手術的尷尬局面。隨著服務能力的提升、院舍立面的改造、設備的增加,在“家門口”就醫成為廣大群眾的首選。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底,20家衛生院整體門診量同比平均增長67.8%,住院量同比平均增長597.1%。
改革后,鄉鎮衛生院專科建設實現大提升。位于臨猗、鹽湖、萬榮三縣區交界的三管鎮衛生院,這里的痔瘺專科因為自主招聘權的下放,實現了名醫引領,單月手術量高達45臺,手術患者中還有不少來自陜西、河南等地。“這放在前幾年都是不敢想的事情。”三管鎮衛生院醫生郭培民、護士樊妮面對記者感慨不已。三管鎮衛生院院長程安平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五權賦能’激發了我們干事創業的活力,通過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的方式,引進多名德才兼備的專業技術人才,現在著力構建‘兒科、中醫館、痔瘺’三位一體的特色專科服務體系,更進一步方便群眾看病。”
全面強化縣級醫療機構診療能力
面對鄉鎮衛生院競相發展的勢頭,縣級醫院也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在攻克疑難病癥、重大疾病上發力進取,在運營模式、診療技術、學科發展上創新突破,真正實現了“鄉活”促動“縣強”。
2022年以來,運城市中心醫院托管臨猗縣人民醫院,建立了全方位合作關系。“我們充分借助運城市中心醫院資源優勢,全方位推動醫院學科快速同質化發展。”臨猗縣醫療集團院長、縣人民醫院院長王彥波告訴記者,“臨床醫技科室由29個增加到35個,門診診室由19個增加到33個;托管以來,累計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0多個。”
在臨猗縣城,記者見到了專程從北京回來在縣中醫院照顧老父親的谷明彥。半年前,谷明彥的母親在縣人民醫院做了左胯骨骨折手術,恢復良好。“我當時專門從北京趕回來,陪母親住院后,僅隔兩天就做了手術。手術后三天,母親就可以下地了。”谷明彥感慨地說,“在老家住院比北京方便多了,手術很成熟,一萬三千多元的手術費,我們只付了個零頭,服務態度又好,徹底打消了我的顧慮,安心讓親人們在家鄉就醫。”
目前,全縣醫改指標明顯優化,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就醫體驗全面改善。2023年12月6日,臨猗縣第二人民醫院正式搬遷。該院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總投資1.68億元,設置床位299張,包含綜合樓建設和感染病區建設,每年可接待門急診患者8萬人次、住院病人8000人次。縣人民醫院“龍頭”引領、縣中醫醫院和縣第二人民醫院“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更加穩固。
兜牢縣域醫衛服務體系“網底”
村衛生室既是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又是鄉鎮衛生院發展的基礎。在臨猗縣,有272個行政村、398個衛生室,部分衛生室在人員、技術方面比較薄弱,很難向群眾提供高質量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診療服務。為了推進村衛生室優化重組,讓“網底”更結實,臨猗縣對村衛生室實施了“三個一批”的改革舉措。“我們提出了星級達標一批、標準建設一批、過渡淘汰一批的改革目標。”吳瑞風介紹,經過一系列優化整合,目前,該縣標準化衛生室整合到310個,星級達標7個,淘汰不合格衛生室88個。
耽子鎮西將軍屯的村醫退休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該衛生院卓里分院院長李雪艷大膽決策,抽調一名年輕的鄉醫和護士駐村兼職搞服務。2020年,新招聘的大學生村醫祁鴿鵬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病,每天除了在衛生院上班外,還要到離衛生院五里地的西將軍屯衛生室坐診,改變了過去門診“吃不飽”的問題,自己的醫療技術不但得到了拓展,而且方便了村民在家門口看病,村民的表揚信送到了吳瑞風的辦公桌上。祁鴿鵬說:“鄉醫兼村醫,鍛煉了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雖然業務量增加了,但自己的績效工資也增加了,穩住了心。”
2023年伊始,全縣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進行了整體研判,確定了代村、東村等7個農村衛生室作為星級達標建設對象,制定了《臨猗縣星級衛生室建設方案》,并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促使其達到使用面積100平方米以上,診斷、觀察、治療、藥房等“四室”分開、配備40種以上醫療設備,至少有兩名醫生的高標準農村衛生室。
猗氏鎮黃斗景村衛生室是星級達標衛生室之一,村醫王佩云告訴記者:“我親身經歷了衛生室的舊貌變新顏,從最早的只有一間房到現在的118平方米的區域,配套設施齊全,滿足了全村1500余名群眾看病需求。我們還定期學習培訓,醫療技術提升的同時,個人工資收入也有了保障。現在,轄區內外群眾就醫數量越來越多,我們也越干越有勁。”
一年多時間,臨猗特色醫改持續發力,不斷創新,激活了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的一江春水,臨猗群眾的就醫之路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高效。
本報記者秦洋 本報通訊員王革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