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專題>>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正文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探訪江源:“三生”和諧守護“中華水塔”
2023年06月30日 10時37分  

新華社西寧6月29日電題:探訪江源:“三生”和諧守護“中華水塔”

新華社記者陳杰、張子琪、李勁峰

濕地面積逐年增加、稀有野生動物頻繁現身、生態移民“搬得出、穩得住”……位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近年來,長江源區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生態修復、移民搬遷等方式,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三生”和諧。

2023年6月8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珍秦鎮十一村的牦牛在吃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杰 攝

夏日高原,碧空如洗,長江源區牦牛轉入水草豐美的夏季草場。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珍秦鎮十一村黨支部書記久美旦周正盤算合作社牦牛的出欄安排:“前面剛賣了200頭,還有900多頭存欄,今年村民分紅又能上臺階。”

珍秦鎮十一村位于嘉塘草原腹地,距長江上游通天河約50公里。50歲的久美旦周見證了村里草原從退化到復綠。他回憶說,過去分草到戶,各家用鐵絲網圈起草場,“牛羊越來越多,圍欄里的草都‘啃禿’了”。

在平均海拔超4500米的長江源區,牦牛、藏羊是當地牧民世代依賴的生計來源。一些區域過去牛羊超載,生態惡化。

這是2023年6月8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嘉塘草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杰 攝

2016年,珍秦鎮十一村組建起專業養殖合作社,牧民用牦牛和草場入股參與分紅。全村13個養殖點的20多萬畝草場全部拆除圍欄,按照冬夏劃區恢復輪牧。久美旦周說:“從圈養到輪牧,生態畜牧養殖既保證牛羊按期出欄,又能讓草場有充足時間復綠。”輪牧實施以來,全州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連續多年增長,到去年已達62.31%。

2022年7月18日拍攝的長江干流通天河起點囊極巴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

搬遷安置,休養生態。包括長江源在內的三江源地區,過去20年來累計安排約10萬農牧民通過易地搬遷等方式過上安居生活。

在位于海西州格爾木市南郊的長江源村,石板鋪成的街面平坦寬闊,兩旁藏式民居錯落有致,特色餐館招呼游客忙得不亦樂乎,村民臉上笑容洋溢。

2004年,百余戶牧民搬離了高山上長江源頭的游牧帳篷,從此遷居至此。年近70歲的更尕南杰是其中第一戶,也是長江源村的老支書。“過去牧民只能養牛羊,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更尕南杰說,現在衣食住行醫條件大幅改善,“村民依靠汽車維修、藏服加工等產業,去年人均收入已超過3萬元”。

過上幸福生活,當地群眾生態保護意識也更強了。在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縣”的青海省治多縣,活躍著一支80多人的環保志愿隊。過去10多年來,志愿者撿拾、清理垃圾的足跡遍及全縣各地。志愿隊發起人江文朋措說:“大家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守護好長江源的綠色生態。”

這是2022年7月21日在長江源地區拍攝的河道。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引領長江源生態日益向好。青海省生態、水利等部門數據顯示,長江干流青海境內水質多年保持在Ⅱ類、水質狀況優,長江源自產水資源總量近年來總體穩定,可可西里藏羚羊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多只,水源涵養量、草地覆蓋率、產草量等指標持續增長,生態環境和生態功能得以明顯提升和鞏固。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
  • <tfoot id="mskeq"></tfoot>
  • <samp id="mskeq"><del id="mskeq"></del></samp>
    <tfoot id="mskeq"><del id="mskeq"></del></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