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三晉大地,干勁與天氣一樣火熱:吉利汽車山西基地精準規劃,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行業領軍企業,填補我省產業空白;中車太原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拓展重載貨車檢修產業鏈,落實“晉材晉用”,帶動省市鐵路機貨車裝備關聯企業集群發展;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鏈主”“鏈核”企業主力軍作用,著力打造高端煤機產業鏈細分市場龍頭產品……
走過一年多的發展路程,喜看全省產業鏈建設方陣中,一個個“鏈主”企業勇擔使命,聚鏈共贏,全力打造千億級產業體系;眾多“鏈核”企業傾力參與,集群發展,共同托舉制造業邁向高端;廣大建設者以昂揚奮斗的姿態,奏響“加速度”進行曲……
制造業是強國之本。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去年以來,我省著力推進重點產業鏈發展,提出以推行“鏈長制”為抓手,以做強“鏈主”企業為依托,培育10條重點產業鏈,實施7大專項行動,形成4項工作機制,注重補鏈、延鏈、建鏈、強鏈,夯實產業鏈基礎,加速推進競爭力強、地域特色鮮明的制造業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共同譜寫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華章
立足山西實際,我省先期培育的十條重點產業鏈包括:特鋼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風電裝備、氫能、鋁鎂精深加工、光伏、現代醫藥、第三代半導體、合成生物。
聚焦這十條重點產業鏈,我省提出建立“鏈長+鏈主”工作推進體系,通過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帶動“鏈主”企業做強做優、“鏈核”企業提質增效,著力提升國內、省內配套水平,重點培育產業鏈“鏈主”企業20—30戶;到2025年,10條重點產業鏈規模效應初步顯現,營業收入突破8400億元,培育形成6條千億級產業鏈、4條500億級產業鏈,產業核心競爭力、市場占有率、抗風險能力全面提升。
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山西省重點產業鏈及產業鏈鏈長工作機制實施方案》中,明確了首批產業鏈“鏈主”企業、鏈長分工安排及鏈長制領導小組主要職責及人員,以高級別、高規格的領導體系,確保統籌調度有力、協調解決有效。
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等鏈長牽頭單位,積極制定重點產業鏈圖譜清單,完善政策支持,出臺相關文件,創新服務內容。省工信廳日前制定出臺的《山西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2023年行動方案》提出,我省要以軌道交通、煤機裝備、工程機械等領域為重點方向,加快推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做強做優,力爭到2023年底,全產業鏈營業收入突破880億元;提高下游高端裝備制造整機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高端裝備制造供應鏈穩定性和配套能力,形成分工明確、協同緊密、動力強勁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發展格局;突破一批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核心技術瓶頸,培養一批“專新特精”“小巨人”企業,打造一批龍頭產品,推動產業鏈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引資行動,是產業鏈發展7大專項行動之一。全省各級各部門大力發揮招商引資對產業鏈發展的關鍵作用,聚焦產業鏈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繪制重點產業鏈招商圖譜,精準錨定目標企業,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取得明顯成效。今夏,山西晉南鋼鐵集團在與上海重塑、北京氫璞創能成功簽約合作的基礎上,正與隆基綠能、上海申能、國富氫能等企業布局光伏綠電制氫、加氫站建設工作,打造千億市場,共繪“氫化山西”長卷。
揭榜掛帥、資金補助、引導組建創新聯合體,成為用足用好各類科技創新支撐措施的妙招。省科技廳積極加快產業鏈創新平臺布局,圍繞重點產業鏈優先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有力激活科技創新一池春水。目前,已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應用、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成果,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對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支撐作用。
“鏈主”企業勇擔使命,帶領產業形成雁陣集群效應
去年以來,按照全省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會議精神,我省“鏈主”企業勇擔使命,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的工作專班,制定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主動引領產業鏈集群發展。
新產品陣列雄壯,新技術層出不窮。記者在太重集團調研采訪時,耳之所聞、目之所及,是企業創新圖強的擔當精神和發展進步的累累碩果。作為“雙鏈主”企業,太重集團深入上海、江蘇、安徽等技術前沿省份考察交流,與百余家“鏈核、鏈上”企業攜手成立風電裝備產業聯盟,牽頭對接大同、忻州政府,強化鏈上“企地合作”,承辦舉行產業鏈供需合作對接會,承辦召開產業鏈協作配套簽約儀式……筑強產業鏈,共建生態圈。
太重集團的國家級智能示范工廠拔地而起,智能高端液壓挖掘機產業園區、工程起重機智能制造園區火熱建設,太重智能高端裝備產業新城正在成為制造業振興的重要地標,“一總部、多園區”產業布局,正在成為帶動上下游產業的重要支柱。風電裝備一鏈,3—12MW變速箱產線完成升級,并取得頭部客戶批量訂單;全系列變頻器制造項目已經啟動,合資的風電葉片制造基地正在規劃,大同新能源產業投資公司正式成立。高端裝備制造一鏈,液壓挖機四輪一帶、配套油缸項目上馬,工程機械齒輪箱、油箱及配重項目落地,軌道車輪一廠智能產線效能凸顯……一座座廠房,一個個項目,補齊了產業鏈條短板,昭示了美好未來。
在位于陽曲縣的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一個千億級合成生物產業集群正在崛起。這是由山西綜改示范區引進凱賽生物打造的合成生物全產業鏈集聚園區,企業投資建設的4萬噸/年生物法癸二酸建設項目已投產運營,年產50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和9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項目、240萬噸/年玉米深加工及500萬噸/年生物發酵液等產業鏈核心項目正有序建設推進。隨著“鏈主”企業凱賽生物核心項目逐步投產和下游應用延伸,合成生物產業有望成為我省標志性、引領性轉型產業。
2023年,產業園將重點針對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在工程塑料、民用紡織印染、工業絲等領域展開招商工作,重點依托凱賽生物技術先進性、市場獨占性和生物基新材料在市場應用端的巨大增長空間,不斷吸引合成生物產業鏈下游企業入園,打造完成合成生物產業鏈閉環。
位居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成立于1978年的亞寶藥業集團,發揮“鏈主”效應,與鏈上300余家上下游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扶持和培育中小企業,使其進入亞寶供應商體系,助其快速發展,進而有效帶動芮城乃至運城醫藥集群經濟形成規模,增強產業鏈抗風險能力,激發產業鏈協同效應。通過挖掘與當地企業相契合的利益點開展合作,亞寶每年配套采購原料藥、藥用玻管及包裝超過2億元,去年為上游企業解決發展資金數千萬元,幫助鏈上企業贏得發展先機。
各“鏈主”企業,已經成為產業鏈上的領頭雁,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吸引上下游企業,形成了產業發展的雁陣集群效應。
補鏈延鏈建鏈強鏈,實現全產業鏈提質增效協同共贏
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其目的在于“鏈主”企業做強做優,“鏈核”企業提質增效,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鏈主”企業做強做優的同時,我省圍繞重點產業深入推進補鏈延鏈建鏈強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步發力。
在光伏產業鏈上,我省對接引進了一道新能源、海泰新能、晶科能源、中來硅基等多家光伏企業、項目落地各市。其中晶科能源的加入,彌補了我省光伏產業鏈拉棒、切片環節缺失,形成中來—晶科的上游產業鏈發展格局。
在特鋼材料產業鏈上,太原市尖草坪區、中北高新區和太鋼集團形成三方合力,聚焦下游深加工環節,吸引高端制造企業落地投產,簽約5個項目,總投資17.55億元。
在鋁精深加工產業鏈上,“鏈主”企業中鋁華潤領航,引進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研究院(山西)有限公司3D打印、航天航空精密鋁材制造、香港微硬鋁鎂合金壓鑄件等項目。元泰高導材料(山西)研究院研究的700兆帕級高強鋁合金棒制備技術,填補了國內市場5G手機應用領域的空白,已與華為公司簽訂合同并實現量產。
目前,省級十條重點產業鏈均具有比較優勢,全省各市也同步進行了市級產業鏈培育。11個市共確定市級產業鏈109條,其中有50條市級產業鏈與現有省級十大重點產業鏈重合,有39條市級產業鏈多個市在同步培育。
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戰場,山西綜改示范區聚焦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2+1”主導產業體系,重點培育5條省級產業鏈,重點產業鏈鏈上企業共37戶,今年1—4月以來,實現工業總產值54.41億元,同比增長44.19%。
今年以來,山西綜改示范區圍繞工程機械產業鏈、煤機智能制造產業鏈、軌道交通產業鏈、合成生物新材料產業鏈、光伏產業鏈、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這6條產業鏈,共落地招商引資項目14個,項目計劃總投資近700億元。
“鏈”上招商、“鏈”上服務、“鏈”上發展,擴增產業鏈“朋友圈”……我省圍繞“鏈主”企業,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匯聚,強化協作配套關系,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取得明顯成效。今年1—4月,我省十大重點產業鏈累計營收1588.2億元,超過了1533.3億元的預期目標。
產業鏈的長度和強度,決定著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聚合產業鏈上各類企業,打通上下游,才能使各個企業“串珠成鏈”。在新的征程中,我省將不斷引進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大力培育中小企業,提高產業鏈本地配套率;按照梯度培育路徑,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群體,積極引導“小巨人”企業爭當“鏈主”、專精特新企業爭當“鏈核”、產業鏈鏈上企業爭做“專精特新”;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提升產業鏈技術研發能力,推進校企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強化政策要素保障,持續打好政策組合拳,各方聯動實現全產業鏈企業協同共贏、共同發展。
本報記者賀鍇 冷雪 晉帥妮 杜鵑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