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6月19日電 題:“愛拼”的福建如何“拼”出高質量發展?
中新社記者 劉亮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問世于20世紀80年代末的閩南語老歌《愛拼才會贏》,鼓舞人們要勇于拾起信心、奮力拼搏,激勵了一代人。時代不斷發展,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愛拼”的精神繼續引領福建敢為人先、愛拼會贏。
“全球最大的LED植物工廠”“光生物技術位居全國第一”“全國最全的紡織服裝供應鏈”……近日,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媒體采訪團走訪福建泉州、漳州多地,所行所看的一連串行業“第一”,都展現了福建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欣欣向榮。
作為東部沿海的經濟大省,福建近年來經濟取得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22年福建GDP(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速4.7%,并列位居全國首位;過去5年,福建GDP連跨兩個萬億元人民幣臺階,年均增長6.4%、居東部地區第一位。
福建經濟發展節節攀升,離不開福建人“愛拼”的精神,更離不開當地政府、企業“拼”高質量發展的方式。透過福建經濟發展“成績單”,可以進一步看到福建高質量發展的脈絡。
拼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引領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在回答關于“高質量發展的要領是什么”時,許多企業負責人在“注重科技創新”上觀點一致。他們看重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及更大力度的科研投入。
科技創新帶來的,不僅僅是肉眼可見的降本增效、工廠流水線產量的提高,更帶來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全面升級,以及面向未來的行業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與突破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九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林孝發說,近年來,集團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向“數智化”轉型。同時,集團還進一步開辟和占領輕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未來領域”的新賽道,為自身行業競爭力提前增添籌碼。
拼綠色環保。綠色環保,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隨著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各地政府紛紛瞄準綠色經濟這一關鍵趨勢。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明義介紹,2022年福建以約占全國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創造了全國4.4%的經濟總量,靠的主要就是“綠色經濟”。
圖為2023年6月16日中科三安LED植物工廠內部。 中新社記者 魏晞 攝
在走訪企業過程中,記者發現,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許多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如位于泉州的全球最大LED植物工廠——中科三安,通過無陽光無土壤“定制化”栽培果蔬作物,減少植物對環境的依賴,為“人多地少”的社會發展問題提供了有力解決方案。漳州日化用品企業“青蛙王子”工廠全面實現綠電照明,并設立“綠色工廠辦公室”,通過跨部門協作,在能耗、工藝、材料、物流上多維度持續開展低碳減排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拼產品品質。產品品質,是企業生產的立足之本,如何做好品控工作,更是各行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
6月17日,卡賓服飾工廠內工作人員在制作服裝。 中新社記者 劉亮 攝
在泉州的卡賓服飾工廠,一件合格的服裝,終端處需要歷經多次嚴格和系統的人工檢驗達標后,才能最終順利“出廠”。在晉江的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一雙質量達標的鞋子,需經歷不計其數的耐磨、耐折的物理機械檢驗,以及化學安全性能檢測,才能達標“問世”。
談及品質追求,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晉江)有限公司院長王文琪表示,如今消費者對“鞋子”的需求發生了新變化:除了鞋子的美觀之外,消費者還需要一雙舒適和健康的鞋,而這也是未來制鞋工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考慮的重要因素。
愛拼的精神,無論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過時。在高質量發展主旋律下,關于怎么拼,福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要爭當敢拼會贏的先行者。”今年伊始,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在一場行動動員部署會上指出,福建將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以拼的姿態、搶的勁頭,推動全省發展穩中有進、提質增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展現福建作為、譜寫福建篇章。(完)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