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當前,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明確以制造業振興升級為重點加快推進產業轉型的發展路徑,大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實現從“一煤獨大”向“多業支撐”轉變。
為進一步夯實我省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研究、制定出臺了《山西省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2023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日前,就《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意義、總體思路、重點舉措等,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占祥回答了記者提問。
山西日報記者:《山西省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2023年行動計劃》內容十分豐富、極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請問我省出臺《行動計劃》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張占祥:近年來,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大力推動制造業節能改造,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力度,堅決打好工業領域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力推動了綠色生產方式的加快形成,促進全省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能效水平持續提升。聚焦鋼鐵、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推廣使用節能先進技術和設備,重點實施一批節能改造項目,打造“能效領跑者”“能效之星”,2022年全省規上工業能耗強度同比下降8.3%,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4%。
資源循環利用穩步推進。針對工業固廢“量大率低”的特點,大力推廣先進成熟技術,朔州、長治、晉城列入工信部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連續組織召開了九屆亞洲粉煤灰與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技術交流大會(國際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大會)。目前,我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1.8億噸左右。23戶企業入選工信部再生資源行業規范名單,2022年我省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實現營業收入855億元。
綠色制造工程加快實施。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打造一批綠色制造典型,持續推動工業企業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全省共培育國家級85戶綠色工廠、54個綠色設計產品、6個綠色園區,5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我省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雖然取得積極成效,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比如:高耗能、高排放為主的產業結構還沒有根本改變;綠色低碳技術還存在戰略儲備不足、關鍵技術自給率不足等瓶頸;工業固廢“量大率低”,固廢利用產品主要集中在傳統建材領域,受市場容量、產品運距等因素影響,消化轉化能力不足等等。《行動計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這一文件的出臺,將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促進我省進一步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山西日報記者:《行動計劃》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什么?
張占祥:《行動計劃》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制造業節能降碳,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施工業水效提升改造,全面促進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為奮力打造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堅強支撐。
《行動計劃》確立了今年年底要實現的目標:到2023年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節能降碳工藝技術裝備廣泛應用,綠色低碳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力爭全省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
山西日報記者:為實現全年目標,全省工信系統將重點實施三大工程。請您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張占祥:一是實施節能降碳提效工程。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以鋼鐵、焦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為重點,大力推動燒結煙氣內循環、干熄焦、低品位余熱利用等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圍繞電機、鍋爐等通用用能設備,加大高效用能設備應用力度,加快重點用能行業的節能技術裝備創新和應用;強化工業能效標桿引領,發揮國家“能效領跑者”“能效之星”等引領示范作用,引導重點用能企業開展對標達標;推進工業水效提升改造,大力推廣應用先進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開展節水型企業創建,推進工業節水和廢水循環利用項目建設,深挖節水潛力。
二是實施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工程。持續開展以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為特點的綠色工廠創建活動,推進基礎設施完善、綠色水平較高的園區開展綠色園區創建活動,選擇一批代表性強、行業影響力大、經營實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核心企業,著眼在補鏈、延鏈、強鏈、提鏈開發生產中,灌注綠色供應鏈理念,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理念,開發推廣綠色產品,實現產品對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可再生率最大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
三是實施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推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推動廢鋼鐵、廢舊輪胎、廢塑料、廢紙、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鼓勵大型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塑料聚合加工等企業與再生資源加工企業合作,建設一體化大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等綠色加工配送中心;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依托朔州、長治、晉城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推進神電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園區、潞城史回工業園區等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區建設,開展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冶煉渣、赤泥等固廢多元素、多組分梯級利用,著力提升工業固廢在生產纖維材料、微晶玻璃、超細化填料、固廢基高性能混凝土、預制件、節能型建筑材料等領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
山西日報記者: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接下來就是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落細。請問如何更好地推動《行動計劃》變為現實?
張占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綠色發展是山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聚焦制約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難題,各級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建立統一管理、依托各方、各司其職、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形成職責明晰、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各地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并完善促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全省工信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組織開展多元化的宣傳教育,采用多種形式,深入開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宣傳教育,宣揚美麗山西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媒體、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機構的積極作用,加強輿論宣傳,培育和踐行綠色低碳的發展觀。
我們要用足用好用活支持政策,依法落實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和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統籌運用省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節能降碳、資源綜合利用、廢水循環利用等綠色化改造,創建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鼓勵各地加大對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支持力度,創新支持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工業綠色發展項目。
科技創新是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骨干企業的創新資源,開展節能低碳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攻關。聚焦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低碳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生物固碳和化學固碳等重點領域,引進前沿核心技術,深化應用基礎研究,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化工與可再生能源耦合集成、可再生能源制氫、高壓氣態和液態儲氫等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數字賦能是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手段。全省相關部門要持續推動數字孿生、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綠色低碳制造的深度應用,加快重點用能設備、工序等數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提升數據采集、處理和管理能力,優化生產管理流程。推動企業深化能源管控系統建設,通過能量流、物質流等信息采集監控、智能分析和精細管理,實現以能效為約束的多目標運行決策優化等。
以綠色低碳發展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山西制造”在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綠色邁進。
本報記者晉帥妮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