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屆廣交會剛落幕,臺州力山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繆繼云就帶著二三十筆意向訂單,風塵仆仆地趕回工廠。讓他驚喜的是,首次參加廣交會,雖然展位只有9平方米,但接到了1000多萬美元的意向訂單。從貼牌生產到自主研發,再到打響品牌,這家臺式鉆床生產制造企業的外貿保穩提質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力山機械位于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企業規模不大,一線操作工人加上外貿業務人員共40多人。在公司成立的7年里,繆繼云不斷推動產品轉型升級。
![](/__local/C/FB/B6/EE0D6607C37C883E2E362AEFC58_B4BC0109_149C2.jpg?e=.jpg)
2023年5月,繆繼云(右一)與兒子繆帥濤(左一)在企業生產車間。新華社記者魏董華 攝
臺鉆是一種小型孔加工機床。在初創階段,力山機械和許多浙江中小外貿企業一樣,走的是貼牌代工的路子。“我20多歲在工廠打工就從事臺鉆組裝生產,后來入行外貿,靠貼牌生意起家。”今年54歲的繆繼云說,貼牌生產利潤很低,一臺成品臺鉆毛利潤100元左右,凈利潤只有二三十元,出口主動權也掌握在一些大型外貿公司和出口企業手中。
“靠生產低端產品打價格戰的時代已經過去”,這幾乎成為當下浙江外貿企業的共識。繆繼云說,國家提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如果不走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企業很快會被淘汰。
增加規格、調整外觀結構、提升產品精度……繆繼云帶著新理念和新產品不斷參加國內外各種展會。企業專注于產品轉型升級的“量變”慢慢帶來銷售業績的“質變”。
受疫情影響,2021年外貿企業訂單量隨著海運放緩、海外需求下降而減少。生產閑下來了,但繆繼云和兒子繆帥濤對產品改良的思考沒有停止。在不斷調試臺鉆時,他們發現,調速必須動手換皮帶,“為什么不能像調收音機一樣調動速率呢?”兩人一商量,立即開始畫草圖,接著去銀行貸款投入模具開發。
經過三四個月的研發,附帶變頻器、通過旋鈕來控制轉速的“半工業無級變速臺鉆”系列產品出爐了。一位澳洲客商單是看到了產品概念圖,就立馬下單了樣機“試水”。
改良后的新產品首先在國內市場推廣。一家國內知名品牌讓力山機械為其代工生產,當年企業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我們也不斷學習開拓外貿市場。”2022年,繆帥濤成功接到第一筆來自俄羅斯的單子,銷售了50多臺機子。轉型升級的力山機械在2022年的銷售額又翻了一番,突破2000多萬元,開始往專精特新企業的路子上走,還拿到了廣交會的入場券。
當前,浙江省正在實施新一輪外貿主體培育行動計劃,不斷壯大外貿主體隊伍,支持中小微外貿企業做大做強。作為新一代企業的接班人,大學學習國際貿易專業的繆帥濤希望能用所學幫助家里的臺鉆生意走得更遠。
![](/__local/3/FD/42/F09D0A70DFB00A0458F62154178_70E8ED11_1C050.jpg?e=.jpg)
2023年4月,臺州力山機械在第133屆廣交會的展位。受訪對象供圖
盼了三年的線下廣交會,父子倆精心準備,重新包裝調試,第一次在新品臺鉆上打上企業拼音“lishan”。繆繼云說,雖然在廣交會首次亮相的只在一個不起眼的格子間,但新型臺鉆產品吸引了很多顧客。
參加廣交會的成功也讓繆繼云看到自己產品的不足,“越來越多海外客戶看重產品的節能性能,未來我們可以在節能降耗這方面再去研究。”
新華社記者魏董華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