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樂縣聚焦農民入戶產業穩定增長的關鍵,借助“生態靜樂”環境優勢和“太原后花園”的地理優勢,積極探索庭院經濟發展新路徑,最終實現“庭院經濟”“小庭院、好產業”的特色鄉村新業態。
“有大門、有院墻、有通道、有廁所、房前有硬化、有果樹、有菜地、有養殖,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儲物區分離”,這是靜樂縣“八有四區”的庭院建設標準,鄉村兩級和駐村工作隊通過全面走訪農戶、多方征求意見,對全縣138個脫貧村46224名脫貧人口收支現狀、務工意愿、技能特長等情況綜合分析、逐戶研判,按照“農戶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并組建專業技術團隊現場指導,針對各戶實際,組織開展了種植、養殖、加工、旅游服務、電商營銷等“菜單式”技能培訓,實現了群眾“有意愿做、有技能做”。
目前,正在圍繞“果蔬種植、畜禽養殖、傳統加工、餐飲民宿”四種主要庭院經濟業態,不斷探索豐富“小種植、小果木、小養殖、小加工、小餐飲”的“五小”庭院經濟。鵝城鎮王端莊村“五小”全要素品牌庭院經濟,王村鎮下王村黑木耳、羊肚菌大棚種植業,神峪溝鄉神峪溝村山楂種植基地,雙路鎮程子坪村和辛村鄉柴水村特色民宿和加工等,一處處各具特色的庭院經濟正在興起。
以戶為基,以院為體,以業為芯,以富為本。靜樂縣緊緊聚焦帶動群眾增收一個目標,持續強化人才、資金兩個要素,不斷夯實場所、硬件、技能三個支撐,優化自主創業、龍頭帶動、互助代管、股份合作四種模式,實現參與勞務得薪金、提供場所得租金、龍頭企業得利金、代管人員得酬金、股份合作得現金五類收益。目前按照差異化補助標準,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對發展庭院經濟的農戶進行全覆蓋獎補,累計投入資金2300余萬元,戶均增收2000多元,為發展庭院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靜樂縣農家庭院的“方寸地”正在成為農民的“增收園”。 (記者任逢春)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