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題:是什么讓這個運動會如此特別?
新華社記者周欣、耿輝凰、嚴鈺景
花樣迭出的體育項目、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海風輕拂的比賽場地、洋溢笑容的自信臉龐、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構成了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的最美畫卷。
自從22日運動會在海南省三亞市揭幕以來,各代表團、工作人員和觀眾參與運動會的熱情一浪勝過一浪。這個運動會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
“跨界”選手“花式”項目 彰顯文化自信
比賽的意義遠不止于競技本身,參與其中的每一個運動員都在傳遞著團結與和諧的信息,展示出各自的傳統技藝,既是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展示,也是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與包容,更是對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一次生動實踐。
在開幕式上,湖南代表團的“黃金30秒駐停表演”帶來了“八寶銅鈴舞”,參加木球比賽的小伙子們參演后休息已是深夜,第二天一早就又出現在三亞學院,并以5:1贏得小組賽“開門紅”。湖南隊選手艾丹華介紹,這半年來隊員們每天都進行備賽訓練,后面幾個月還加上了跳舞練習,身體疲憊但感覺特別驕傲。“這是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展示并了解各民族文化。在運動會開幕式上演出,值得我們紀念一輩子。”
麥熱球在新疆和田地區廣泛流行。24日,在本屆運動會的表演項目現場,頭戴維吾爾族花帽的運動員們靈活穿梭,用手中的木制球桿將棉線纏繞而成的球,揮出一道弧線。參與麥熱球隊的10多名隊員來自和田地區于田縣的各行各業,他們跨越千山萬水,歷時三天才抵達三亞。“我們想向全國人民展示麥熱球這項運動,在場外和大家多交流,讓各族人民了解南疆的發展變化。”隊長吾買爾江說。
此外,參加攀椰競速、高腳競速、陀螺、押加、花炮、秋千等項目的運動員,都是從事各行各業的跨界人士。
是體育更是文化 民族特色齊亮相
運動會不僅是競技的舞臺,更是民族文化的盛宴,展現出中華文化的多元、深沉和悠遠。
24日,在花炮項目觀眾席上,絢麗的黎族服飾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今天我們特地穿上節日的盛裝來看花炮比賽,為運動員們加油鼓氣!”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的黎族姑娘黃香葵笑容燦爛。她身旁坐滿了來自該鎮的數十位黎族姐妹,大家穿著款式圖案不盡相同的黎族服飾,人形紋、蛙紋、鳥紋……服飾上的黎錦紋樣栩栩如生。
“這是我們一針一線手工織成的,這場盛會非常重要,我們要向賽場上各民族運動健兒展現獨屬于黎錦的魅力。”本號鎮祖關村村民郭蘭自豪地展示起自己身上的全新服飾。
25日,民族健身操自選套路比賽中,苗族的銀飾、西藏的熱巴鼓、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呼麥……讓人目不暇接。參賽隊伍身著各自的民族服飾,以獨特的動作創編和樂曲編排,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盛宴。
場上對手場下朋友 如此天涯便是家
如同運動會期間不時響起的《我們都是一家人》樂曲,56個民族在賽場內外舞出同心圓,共唱一首歌。
35歲的新疆代表團珍珠球隊隊長安尼卡爾·艾爾肯認為,這是“讓人一生難忘”的運動會。“比賽時我們都拼盡了全力,賽后就是兄弟。輸贏沒那么重要,相識、支持、祝福才是最重要的。”
在與山東隊比賽后,新疆隊送上駱駝玩偶,希望對方有空到大美新疆游玩;山東隊則回贈魯班鎖,在展現齊魯文化名片的同時,也借助古老精巧的榫卯結構傳遞情誼。
同樣是來自身體碰撞激烈的項目,木球裁判員黃光偉認為,“運動會的獨特性在于以體育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各民族同胞攜手并肩、共襄盛舉,彰顯民族團結和群眾體育魅力。”
在澳門運動員黃梓軒看來,運動會最獨特的地方,是匯聚了各地的文化特色。作為澳門大學一名傳統文化藝術領域的教師,他拍下了許多照片,最讓他驚嘆的是新疆選手帶來的達瓦孜(高空走索)。“那是用生命來呈現的藝術,我回去后,肯定會和學生們分享在這里見到的各地特色。”
26日在三亞天涯海角景區舉行的民族大聯歡活動中,各代表團運動員們手牽手唱歌、跳舞、交換禮物、合影留念,互留聯系方式,忙得不亦樂乎。
賽場上每一次拼搏的背后,都隱藏著對傳統文化的深切熱愛、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定不移;賽場外的情誼交融更呼喚著每一位參與者在傳承創新中找到新坐標,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磅礴力量。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