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條條大道通小康
——朔州3個鄉村的致富之路
2020年10月28日 10時17分   山西日報

俗話說:成功的道路千萬條,條條大道通羅馬。同樣,致富也沒有定式。朔州市3個鄉村的農民,他們依靠資源稟賦、勤勞雙手,脫貧攻堅,努力奮斗,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奮勇向前。

扶貧又扶志 窮村達小康

10月15日上午,右玉縣黑流堡村群眾歡欣鼓舞,搬著板凳坐在村委會院子里,觀看精彩的戲曲演出,并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原來,這是朔州市委統戰部駐村工作隊聯合市文聯、僑聯等部門舉辦的“決戰脫貧決勝小康”文藝進鄉村演出。

黑流堡村是右玉縣一個小山村,共有103戶220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57人,土地面積6458畝,村民主要種植土豆、玉米、莜麥等作物,以養殖牛、羊等牲畜為主要經濟來源。

2019年以來,駐村扶貧工作隊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聚焦解決“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扎實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他們協調回18萬元扶貧資金,為24戶貧困戶購買了69只二寒種羊和22臺電三輪車,幫助貧困戶擴大了養羊規模;協調縣水利局為村里修建起了新水塔,讓村民吃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投資1萬余元建起了扶貧“愛心超市”,切實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問題……今年,該村又成功申報為“山西省第三批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獲得專項資金50萬元。這些錢將全部用于進一步整治村里的環境衛生、改善村容村貌、倡導文明新風,著力打造美麗鄉村。

“扶貧工作隊給村民帶來的方便與實惠太多了,一樁樁、一件件,人們有目共睹。二年時間黑流堡村大變了樣。”村委委員張志剛說。

“全村形成了以養殖為主的支柱產業,養羊200只、養牛80頭。去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12518元,高出脫貧線3600元。預計今年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可達13600元,全村經濟總收入可達299.2萬元,全村群眾都達到了小康標準。”工作隊長崔曉偉說。

立起新產業 鋪就增收路

“感謝各位領導,是你們的精準幫扶,幫助我們改善了生活條件,我們的生活才蒸蒸日上。”10月26日上午,應縣大臨河鄉北樓村五保戶王梅眼噙淚花,激動地說。

2019年4月,同煤物流朔州礦業公司扶貧工作隊駐村扶貧后,從該村實際出發,著力實施精準扶貧,為村里小雜糧加工廠完善續建投入資金26萬元,建起了成品車間等,并幫助“皇金丹”牌系列產品通過了無公害認證。6大系列12個品種俏銷市場,今年該村的小雜糧加工廠可生產小雜糧10萬公斤。朔州礦業公司為了扶持企業發展,還購買了“皇金丹”小米1.5萬公斤作為福利發放給職工,進行消費扶貧。工作隊還幫助村民建立起電商平臺,多渠道拓寬產品銷路,線上銷售小雜糧約5000公斤。

村里以小雜糧加工廠為龍頭,帶動農民大力發展黍子、谷子、雜豆等小雜糧種植,與農戶簽訂了收購合同,發展訂單農業。全村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

“全村今年調整了種植結構,家家戶戶少種了玉米,多種了谷子。谷子2.8元1斤,每斤高出玉米1.8元,這就增產增收了。加工廠還免費發放優質谷種,讓農戶種地有收益。其次,村民們還有小雜糧加工廠的承包費分紅,三次受益,村民們感覺到很幸福。全村52戶貧困戶136人全部脫貧,村民們的生活環境、住房、飲水大大改善,達到了宜居、宜業,都脫貧奔向小康了。”村委會主任霍步春告訴記者。

打好生態牌 旅游興古鎮

“神頭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有故事,我很喜歡來這里度假旅游、休閑觀光。”10月27日下午,正在鄉村游的趙學峰告訴記者。

朔州市朔城區神頭鎮位于洪濤山下、桑干河畔,全鎮轄30個行政村,總人口36172人,總土地面積162平方公里。歷史上這里曾涌現出尉遲恭、張遼等文臣武將近400人,全鎮名勝古跡、文化遺址眾多,還有許多歷史文化傳說。該鎮背靠洪濤山,神頭泉是桑干河的發源地,河水流經多個村莊。獨特的地理優勢、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使這里成為工業重鎮、農業大鎮、歷史名鎮、文化強鎮。

如何才能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蹚出一條新路?2016年以來,神頭鎮立足文化底蘊、資源稟賦,將環境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傾心打造旅游名鎮,提出了“一年景觀化、三年景區化、五年全域化”的發展目標,制定了“一河帶九區、多業興古鎮”的總體思路,對神女山、神頭海、商業街、景觀路進行建設,同時配套農業觀光、休閑度假、山地運動、民俗體驗等以生態為主體、產業為依托、文化為載體的系列旅游產品。

“一河帶九區,多業興古鎮”。“一河”就是桑干河,“多業”就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九區”就是桑干河沿岸的7個村,區域面積30.2平方公里,鎮里規劃為神女山旅游區、神海濕地景觀區等9個旅游區。美麗鄉村與休閑度假、觀光農業與生態產業完美結合。

“全鎮旅游熱正在興起,僅東神頭村去年人均旅游收入達3000多元。旅游業的長足發展,使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全鎮山明水秀、風和景明,白天青山綠水,晚上流光溢彩,煥發出古鎮風采。”神頭鎮東神頭村村委會主任梁孝順說。

全鎮生態環境轉變為生產力,綠水青山真正變成為金山銀山,生態、經濟相互推動,協調發展,一個文化旅游名鎮、生態富裕強鎮正在形成。(本報記者馬占富)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
  • <tfoot id="mskeq"></tfoot>
  • <samp id="mskeq"><del id="mskeq"></del></samp>
    <tfoot id="mskeq"><del id="mskeq"></del></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