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越水馭長風,千里鄉關半日窮。
2024年12月31日上午,由呼和浩特東站駛來的G4795次列車,在穿越恒山隧道之后,緩緩停靠在代縣雁門關站,這標志著集大原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從此,“復興號”和“和諧號”列車將在高原、群山、盆地間往來飛馳。
集大原高鐵運行試驗現場。圖源山西日報
全長309公里的集大原高鐵縱貫表里山河、連接遼闊草原,從原平西站開始將高鐵網絡向北延伸。這條設計時速250公里的“大動脈”,補齊了貫穿山西南北的大西高鐵,打通了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呼和浩特至南寧通道的腸梗阻,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京畿草原半日還。
大西高鐵太原至原平段的通車,將忻州納入全國高鐵版圖;集大原高鐵的建成,改變了忻州高鐵盡頭的狀況;隨著雄忻高鐵的建設,忻州高鐵樞紐的地位呼之欲出,融入京津冀、連通雄安,溝通東北、連接西南,北上內蒙、南下中原,江海雖遠,一日可達。
高鐵動車組列車宛如一條鋼鐵巨龍在忻州大地蜿蜒伸展,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加速了人員的流動,在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勾勒出民生幸福的溫暖圖景、旅游經濟的上揚曲線以及產業協同發展的絢麗篇章。
從普鐵時代跨入高鐵時代
“回鄉流”到“旅游流”的轉變
長期以來,忻州的鐵路運輸都面臨著車次少、速度慢等問題,直接影響著人員和物資的流動,甚至限制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前從忻州坐火車去北京,需要一個晚上的時間,又累又費時,票還不好買。”經常往返忻州和北京之間的王女士說,過去乘坐火車的主要是出門在外的忻州人。
這種狀況在2018年9月28日發生改變。這天,大西高鐵太原至原平段開通運營,太原與忻州間加開了多趟列車,原平新增了經忻州到北京的動車組列車。王女士再也不用乘坐普通列車往返北京了。
雁門關號列車。楊靜 攝
大西高鐵的開通,有效整合了沿線的旅游資源,使得忻州古城等景區在游客心目中不再遙遠。
來自西安的游客劉先生對記者說:“以前來過幾次山西,一直在太原以南活動,忻州因為交通不太順暢一直沒來。大西高鐵開通后有了直達忻州的列車,并且幾個小時就到了,就想到忻州古城看看。”
夜晚,漫步在忻州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兩旁的仿古建筑在燈光的映照下更顯古樸典雅。游客們三五成群,或駐足觀賞,或拍照留念,或品嘗美食,歡聲笑語在夜空中回蕩,為這座古城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我身邊的朋友很多都去過忻州古城,有的甚至去了不止一次,這座古城已經成為北京人休閑度假的一個景點了。”在北京工作的楊女士表示,特別是從前年10月份多趟北京經大同、忻州到太原的列車開通后,到忻州旅游的北京人更多了。
“幾乎每天晚上飯店都是滿員,要是到周末,排隊等待用餐的情況就更普遍了。”忻州古城一家飯店的負責人正忙碌著,“隨著高鐵開通,明顯感覺外省游客數量不斷攀升,特別是假期,許多外省家長會帶著孩子來忻州古城感受古城的壯美。”
大西高鐵太原至原平段建成通車,標志著忻州正式進入高鐵時代,帶動了旅游業快速發展。2024年國慶期間,忻州古城客流量超過62.95萬人次,經營收入達1999.99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氣王”。同時,通過忻州西站、原平西站轉往忻州其他景區景點的游客明顯增多。
忻州西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太原與忻州之間的動車組列車已經基本實現公交化開行,最快的列車只需要29分鐘就可以到達,旅客出行更加便捷,為“太忻一體化”經濟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從高鐵盡頭到南北貫通
如何接住這波高鐵“流量”?
1月5日,在忻州過完新年的王女士乘坐D1128次列車返回北京。當日起,全新的鐵路運行圖開始實行,借助韓原線運行的動車組列車全部駛上了集大原高鐵,運行時間比過去減少20多分鐘。
王女士乘坐的列車途經代縣停靠新建的雁門關站。這座距雁門關20多公里的車站,以“穩重剛毅、雁門新景”為設計概念,設計元素與用色均取材于邊靖樓、代州文廟與雁門關,取其“雄偉大氣、巍峨壯觀”之意,彰顯出代縣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旅游資源。
雁門關站。王晉東 攝
為接住集大原高鐵帶來的“流量”,推動文旅產業發展,代縣完成了占地166.30畝的站前綜合服務配套工程,包括站前疏散廣場、社會車輛停車場、出租車停車場、公交車停車場、旅游車停車場、站前道路、綠化及相關配套設施;以雁門關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依托,精心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精品線路;發揮高鐵帶動作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生態文化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
忻府區的奇村溫泉深受內蒙古、河北、北京等地游客的歡迎,去年春節期間溫泉民宿一房難求。“集大原高鐵開通后,內蒙古、河北游客來忻州更方便了,我們得早做準備,迎接游客的到來。”雨泉閑庭溫泉民宿老板栗旭文告訴記者。
借助集大原高鐵開通的東風,偏關縣及早謀劃旅游發展工作。“偏關縣距朔州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完全可以對接朔州東站,把游客引導到偏關。”偏關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崔建國說,計劃與旅行社合作開通朔州東站到偏關縣的旅游客車,與導航網絡平臺合作完善出行導航線路,對接租車公司為下了高鐵租車游偏關的游客提供良好服務。同時,引導自駕游客走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看沿途美景,領略邊塞風情。
緊靠朔州的寧武縣也不甘落后,積極研究部署朔州東站到蘆芽山景區的游客接待服務工作。“高鐵開通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各縣(市、區)正在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服務品質,讓游客留下來體驗。”市文旅局工作人員介紹。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在集大原高鐵忻州段周圍分布有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縣工業園區、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高鐵的開通為市場、資本等經濟要素的流通開啟了“加速度”。
“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很多企業都與北京、太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合作,之前附近沒有高鐵,外地專家來這里不方便,現在高鐵通了,我們可以邀請更多專家學者來指導交流。”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從中間站邁向高鐵樞紐
開辟對外開放新通道
近日,和集大原高鐵通車一樣受到忻州各界關注的還有雄忻高鐵的施工進度。
2022年10月1日開工建設的雄忻高鐵山西段,是山西省首條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速鐵路,承載著包括忻州人在內的全體山西人民全新的“晉京”期待。
雄忻高鐵施工現場。圖源中新網
全長342.67公里的雄忻高鐵,從雄安新區到忻州市,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雄忻高鐵山西段經五臺山風景區、五臺縣、定襄縣、忻府區,接入忻州西站,與大西高鐵相連接,預計2027年3月底具備通車條件,屆時忻州市將成為重要的高鐵樞紐城市。這條對外開放新通道的建設,將加快忻州市服務雄安新區、融入京津冀的步伐。
“現在從忻州去北京需要三個多小時,等雄忻高鐵建起來,那就快得多了,一個多小時就能到北京。”中鐵三局雄忻高鐵項目部黨工委書記劉福營表示。
近年來,我市對外招商考察乘坐高鐵出行成了重要的選擇。“我們去北京、天津、西安等地首選就是高鐵,時間靈活,出行成本低,可以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市招商投資促進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高鐵的開通,將會拉近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帶動各類人才的“候鳥式”流動,有利于形成人才集聚效應,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我們公司希望高鐵早日建成,這樣北京、太原等地的專家在早上來到五臺,幫我們解決完問題后,下午或者晚上就能乘高鐵返回去。”五臺云海鎂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對雄忻高鐵建設充滿期待。
“高鐵建成后,大量客運列車在高鐵上運行,騰出普通鐵路的運力可以加開貨運列車,加快鐵路沿線區域的工業產品、礦產、農副產品等貨物的對外運輸,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忻州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大西高鐵太原至原平西段、集大原高鐵的開通,雄忻高鐵的建設將對忻州市的產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高鐵帶來了人員的流動、物資的流通,加速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流轉,促進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據相關資料,2024年忻州市錨定產業轉型主攻方向,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推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文旅康養等產業發展壯大。強“鏈”聚“鎮”,不斷激活創新發展新動能,加大省級產業鏈“鏈主”“鏈核”企業培育力度,推動更多企業融入全省產業布局,推進8條市級產業鏈整體提質增效。持續推動定襄法蘭、代州黃酒打造全省專業鎮標桿示范,全面提升市級專業鎮建設水平。
人便于行達天下,貨暢其流天地寬。從普鐵時代到高鐵時代,從群山阻隔到山海相連,忻州市與北京市、太原市、西安市、鄭州市、呼和浩特市,甚至上海市、重慶市、廣州市等城市之間的通行時間大幅縮短。忻州市搶抓開放通道機遇,積極推動特色產品走出去、資源項目引進來、人流物流大匯聚,讓“過路經濟”轉化為“落地經濟”,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多的活力與輝煌。(記者 楊峰雷)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