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志遠)近年來,繁峙縣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依托縣域風光資源富集的地區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清潔能源基地這一戰略目標,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了一批以新能源為主的電源基地和電力輸送通道。隨著一系列政策舉措的穩步推進與重大項目的相繼落地,全縣新能源產業正沿著高質量、可持續的軌道向前發展,成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的強大引擎。
新能源產業發展初具規模。2024年,繁峙縣新能源產業建設實現全局優化配置,在產業類別、產業規模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截至目前,全縣新能源核準總規模已達271.105萬千瓦,同比增長33.3%。引入的新能源企業包括國家電投集團、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等大型國企集團和協合新能源集團等外企集團,多元化的招商引資成果為繁峙縣帶來新的經濟動能。目前,繁峙縣通過實施風電和光伏等14個新能源項目,實現裝機115.02萬千瓦,規模全市排名第三,年發電量超17億千瓦時,行業總產值超5億元,綠色電力已逐漸成為新的電力工業增長點。目前,繁峙縣有擬建、在建項目15個,規模為165.05萬千瓦,本年度累計投資突破10.89億元,明年預計投資仍可延續目前發展態勢,達到10億元以上,新能源項目儲備充足,投資潛能動力強勁,綠色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集中式和分布式項目協同發展,風、光、儲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百花齊放”的新局面,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能源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在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礎上,該縣依托已建成的風電、光伏、儲能三條產業鏈下游發電項目,加強補鏈延鏈強鏈,積極培育、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鏈上游裝備制造業。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山西奧博能源電力有限公司,在砂河鎮投資建設了奧博智慧產業園,園區占地面積81畝,總建筑面積4.19萬平方米,建成1GW光伏生產線和年產20萬支中高溫金屬直通管生產線,主要工序全部實現機器人自動操作,成為行業內首個同時具備光伏、光熱技術的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帶動了繁峙縣勞動力就業和光伏光熱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該公司2022年被認定為光伏產業鏈忻州市唯一的“鏈主”企業,2023年被認定為繁峙縣唯一一戶山西省重點產業鏈“鏈核”企業。
新能源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效融合。在新能源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該縣注重利用能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開辟了一條資源變資產、產業促就業、就業促惠民的脫貧群眾增收新路徑,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能源力量。
長期穩定發揮光伏扶貧電站幫扶優勢。“十三五”期間,繁峙縣分兩批建成村級(聯村)光伏扶貧電站125座,裝機容量55.6MW,全市排名第三。截至今年11月底已累計發電4.849718億度,共獲取發電收益3.58887億元,扣除稅費、土地租賃費、保險費、運維費等必要支出,共發放到村收益3.034483億元,惠及全縣所有行政村及兩個移民搬遷社區,惠及農戶1.6萬余人,人均年增收約4500元,聯農帶農效益明顯。
探索能源領域與鄉村振興融合新路徑。2022年,繁峙縣積極盤活各鄉(鎮)、村委會公共房屋、工商業廠房及牛羊棚舍等閑置屋頂資源,將屋頂分布式光伏由自主零散開發提升到集約、高效、規模化利用,實施了“繁峙縣鄉村振興70MWP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已累計投入1.7億元,在全縣9個鄉鎮170余個村發展屋頂光伏產業,全部建成運作后,年收益可達3000萬元,將對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發揮積極作用。
不斷拓展鄉村能源合作新模式。該縣充分利用農村零散土地,因地制宜推動風電就地就近開發利用,推動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綜合統籌村集體經濟發展、生態環境、電網承載能力和生產運行安全等因素,推動實施協合20MW分散式風電項目和中船重工20MW分散式風電項目,創新風電投資建設模式和土地利用機制,以縣域為單元大力推動鄉村風電產業發展,使風電產業更多惠及農村農民、賦能鄉村振興。
繁峙縣能源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縣將聚力推動綠色產業集群化發展,構建多部門協同推進機制,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匯聚新能源產業領域,推動新能源產業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邁進,為建設美麗繁峙、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