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五臺縣蔣坊鄉泗陽村黨群服務中心大樓,門庭對面墻壁安裝的巨型電子屏上,一串串數據、一行行文字、一幅幅圖像不斷閃現著鄉村產業鏈發展的新圖景。
泗陽村黨支部書記趙麗平告訴筆者,如今,村里把電子屏安裝到墻壁上,大事小事一目了然,“數字鄉村”成為村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態,成為學用“千萬工程”經驗、促進鄉村振興的新視覺。
泗陽村積極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和做法,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特色產業,涵養文明新風,實現了傳統產業新型化、新型產業科技化、科技產業效益化,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走出了一條泗陽村鄉村振興新路徑。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是加強‘三農’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這是泗陽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黨員干部的共識。為此,該村組建適合五臺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發展的專項科技團隊,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將技術推廣業績與村“兩委”干部的個人薪酬掛鉤,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大“土專家”“田技師”培養力度。
據介紹,今年該村將培訓高素質農民220人,占全村常住人口的43%;該村還將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12人,力爭每個從事農業生產的家庭有1名農業技術“明白人”,讓更多專業化、技能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走向田野,為五臺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聚集人才、提供智力支撐。
忻州市委組織部駐泗陽村工作隊隊長聶永春介紹說,泗陽村全村建設蔬菜大棚133座,平均每個大棚年產蔬菜3100公斤以上。“60余名村民參加勞作,不出村就能掙大錢,人均年收入3.6萬元。”
泗陽村村民田新安響應村黨支部、村委會科學種田的號召,利用該村得天獨厚的腐殖土壤和白沙泉水,建起無公害水果西紅柿日光大棚20個,并打造成了“五臺齋選”素食品牌,裝箱后每公斤能賣到16元,“線上+線下”暢銷省內外果蔬市場,年創產值40多萬元。
光伏電站也是泗陽村的一項重點產業項目。300KW的村級扶貧光伏電站、238.25KW的集體屋頂光伏電站及475.2KW的個戶屋頂光伏電站助力全村實現了用電、售電“兩不誤”,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增收。
“去年,村集體光伏收益61.8萬元、大棚種植收益40.64萬元,占全村當年集體經濟總收入的92.6%;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10.62萬元,比2022年增收9.59萬元。今年,我村集體經濟收入將力爭再遞增9個百分點。”趙麗平說。 (金俊賢)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