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8日消息,近期,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注意到“俄羅斯商品館”引發熱議,于2024年12月23日起開展了兩輪集中排查整治。
截至目前,上海全市范圍內共排查發現47家“俄羅斯商品館”類店鋪,市場監管部門重點對關注度比較高的經營主體資質、店招標語宣傳、商品來源產地等問題進行了檢查。
對個別無證無照經營、未備案經營的行為予以立案調查,責令停業。
對個別店鋪宣傳為“國家館”,使消費者誤以為具有官方背景,對個別店鋪俄羅斯進口商品數量占比過低,也自稱為“俄羅斯商品館”,誤導性較強,已立案調查。
“俄羅斯商品館”遍地開花
“俄羅斯商品館”有多火爆?數據顯示,國內現存俄羅斯商品相關企業3532家,近兩年相關企業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12月18日,累計注冊841家,已超2023年全年注冊量。
此外,俄羅斯商品相關企業的地域分布聚集性較強,大多聚集在北方地區,且超八成企業分布在黑龍江省,其中牡丹江市今年累計注冊超500家。
商品來源引爭議
有媒體日前報道,一則博主與俄羅斯女友逛“俄羅斯商品館”的視頻引發熱議。博主的俄羅斯女友進入該店后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些都是假的?!?/p>
據博主透露,這家名為“硬核俄貨”的店鋪,通過設置“welcome Russia(歡迎來到俄羅斯)”等引導性標語、播放俄羅斯音樂以及采用俄羅斯風格裝修等手段,極力營造出一種純正俄羅斯商品店的氛圍,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博主稱,店內大部分商品實為中國制造,且價格虛高。同時,其表示由于俄語的復雜性,使得翻譯往往不準確。國內部分商家先確定中文商品名后再用翻譯器翻譯成俄語,導致出現連俄羅斯人都看不懂的商品名稱。
此外,諸如俄羅斯榴蓮糖、咖啡及各類熱帶水果制品更是十分離譜。博主表示,俄羅斯氣候寒冷,根本不可能產出這些熱帶水果。
選購前應查看產品信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商家在銷售商品時,應當提供真實、準確的商品信息?!瓣P鍵在于,每款商品是否明確標注生產商、產地等信息?!敝邢麉f律師團成員、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商家故意將某非進口商品宣傳為進口商品,可能會構成消費欺詐,消費者可以向市場監管局投訴。如果標注明確,應該說履行了告知義務,沒有虛標。
這就是這些店鋪的“巧妙”之處,在裝潢、營銷等方面煞費苦心,從整體打造“正宗俄式”的印象,持續加深消費者的認知,令消費者誤以為店內所有商品均為進口,從而在選購時忽視對具體信息的查看。但深究起來,可能又未必存在實際違法的情況。
記者注意到,一些國產商品的包裝上,還會注明“俄羅斯式”“俄羅斯風味”等字樣,而“俄羅斯”三個字較大,“風味”則小小的綴在旁邊。李斌稱,說明一些商品有“打擦邊球”之嫌,“畢竟中國也是可以生產俄羅斯風味的食品的?!彼ㄗh,消費者選購時還是要仔細查看每款產品的外包裝,從生產商、經銷商、產地,包括配料表等信息中判斷,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據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