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社會頻道>>社會>>正文
民生“成績單”年末曬出幸福感
2024年12月19日 09時48分   山西晚報

編前語

又至歲末,盤點今年各地民生領域的發展進步,無論是人居環境還是公共服務,都讓群眾的幸福感有了巨大提升。山西晚報記者從城市到鄉村,分別就此采訪了相關樣本,記錄民生發展。

長治市的民生環境賬單

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近年來,長治市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實施清理村莊殘垣斷壁、生活垃圾、村內河渠、農業廢棄物、農戶庭院,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不良習慣的“五清一改”整治行動為重點, 全面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勾勒出一幅幅村凈、景美、人和的生動鄉村新圖景。

內外兼修,由點上出彩到整體提升

盡管寒意漸濃,但游客來沁縣牛寺鄉走馬嶺村游玩的熱情依舊不減,“我喜歡攝影,這里越來越美的景色深深吸引著我。”遠道而來的游客贊不絕口。

“路寬了,燈亮了,環境好了,生活越過越舒心,小孫子回來都不想走了。”村民王嬸笑呵呵地說。

走馬嶺村歷史悠久,是千年古村落,以曾是“晉商萬里茶路”上的一個驛站和節點而聞名。“前些年,村子里環境差、底子薄,村民收入主要靠傳統農業。現在,我們把示范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抓手,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環境變好了,村子變美了,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滋潤。”村黨支部書記王耀宏介紹。今年,走馬嶺村被沁縣確定為“千萬工程”提檔升級村,通過扎實推進環境衛生整治,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鄉村旅游發展勢頭強勁,“好風景”正在變成“好錢景”。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前提。今年以來,長治市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千萬工程”三類村分類建設相結合,以精品示范村創建行動為引領,在全市所有行政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由點及線、由線到面,打造各美其美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從一處美向全域美轉變。

環境整治不停歇,鄉村風貌煥新顏。圍繞“五清一改”整治重點,從4月份開始,長治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各縣區、鄉鎮、村居迅速行動,對重點區域、難點問題逐個攻堅突破。統籌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全市今年建成各類型中轉站209處,開展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自然村比例達98.9%;實施152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務;完成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10470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3.5%……經過持續整治,廣大鄉村面貌全面提升,呈現出環境美、生態優、產業旺的全新景象。

干群齊心,從“要我做”變“我要做”

“以前我家門口堆滿了垃圾雜物,村干部幫我一起清理后,圈起了籬笆,種上了蔬菜,你瞧現在多好看呀。”襄垣縣善福鎮堡底村村民陳亮一大早就開始清掃庭院,對家門口的溫馨環境滿心歡喜。

在堡底村,道路兩旁、房前屋后,隨處可見用竹籬笆圍起來的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以前家家戶戶把垃圾、柴草往大門口堆,怎么說也不聽。這幾年村里形成了良好風氣,大伙兒不但把自家門前打掃得干干凈凈,而且只要我在微信群里招呼一聲,都會爭著搶著把公共區域也收拾得利利索索。”堡底村黨支部書記趙正文說。

整治庭院、清理垃圾、拆除違建、清潔河道……這些年堡底村在人居環境提升上的腳步從未停止。如今的村莊,道路寬敞、干凈整潔,健身設施、綠化亮化配套齊全,村南濁漳河沿村而過,清澈通暢,一街一巷、角角落落都是風景,村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是主戰場,村民是主力軍。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長治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教育宣傳、評比學習等活動,積極引導村民共同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各村上下齊心、攻堅克難,聚焦各區域重點、難點、堵點,深入開展“五清一改”行動,全面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停亂擺、亂貼亂畫及侵占河道、道路、溝渠等行為,越來越多的群眾在思想和行動上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黨員帶頭干、群眾比著干、干群齊心干的良好局面已然形成。

建管結合,確保環境長治久美

看山,蒼翠欲滴;望水,碧波輕蕩;進村,賞心悅目;入院,別致靜雅……放眼長治全域,散落其間的鄉村各美其美。這是長治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交出的亮麗答卷。斐然成績面前,如何進行長效管護是一道必答題。

為不斷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效,確保村莊環境長治久美,長治市在做好前期整治提升的基礎上,創新思路、多措并舉,用“繡花功夫”打造共建共享共管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今年以來,長治市完善部門間工作協調機制,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建立健全合力推進、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高位推進機制;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聽取工作匯報,調度安排階段重點工作,持續推進工作落實。同時,對農村戶廁突出問題開展拉網式排查,加大問題排查和整改力度,積極探索改廁后續管護工作機制;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全過程監管,執行落實好已經建立的衛生機制,督促各縣區加強設施設備使用監管,確保收運處置體系穩定運行。強化宣傳引導,廣泛開展文明鄉村、星級文明戶創評等活動,引導廣大群眾改變生活習慣,逐步健全民建、民管、民用的長效機制。

山西晚報記者 張文舉

孝義市的民生發展賬單

聚焦養老托育 打造“孝親頤養”服務品牌

12月16日上午,中共呂梁市委宣傳部、呂梁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推動高質量發展 建設美麗幸福呂梁”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縣市區專場第一場)。作為我省唯一上榜全國百強縣市的孝義市成為此次新聞發布會的主角。

孝義市是全國唯一以“孝”文化和“義”文化命名的城市,孝親敬老、義利并兼的優良傳統傳承至今。近年來,孝義市錨定工業強市+文旅富民“雙輪驅動”新方向,聚力“一園一企一業、一區一鎮一鏈、一城一河一湖”三大路徑,深化全方位轉型,加快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呈現蓬勃向上的強勁態勢。作為全國最大的縣級焦炭生產基地、氧化鋁生產基地和全國首批50個重點產煤基地之一,孝義市的焦化產業在全省率先進入大型現代化焦爐時代,并且全部配套了干熄焦余熱發電;氧化鋁產業生產自動化率達到了90%以上,建成了國內首家氧化鋁智慧工廠。同時,該市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鋰電電解液添加劑項目和白酒、碳基新材料、鋁鎂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孝義市將“割股奉母”歷史典故和傳統文化深度融合,以“五大行動”為路徑,積極打造“孝義·最愛媽媽的城市”文旅品牌。該市的老城區保護開發、曹溪河文旅康養示范區、勝溪湖生態創新示范區三大標志性項目和9個鄉村旅游重點村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開發了低空旅游、太空艙等體驗項目。目前孝義市正在探索“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做細文旅運營、做實文旅富民。為實施全產業鏈打造行動,孝義市出臺了15條支持文旅的改革措施,以特色餐飲和品質住宿為重點,布局了“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條的旅游業態。

為提升城市品位、改舊換新、完善功能,讓城市真正宜居宜業,目前,孝義市已全面完成三大棚戶區改造征遷,4.5萬農民搬遷入城,城鎮化率超71%,建成區擴展到近30平方公里,穩居全省縣城首位。同時,孝義市還高標準規劃孝商總部、永安十驛、生態康養、多彩鄉愁等項目,城區一河兩岸、沿河環湖的濱河城市格局更有魅力。為暢通城市大循環,孝義市先后實施了新義街、勝溪街等城區主干道路改造,在關鍵路段新建4座人行天橋;年內新增兩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內暢外聯、四通八達”交通網絡更加完善。為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孝義市鋪開了71個老舊小區改造,新建了68個街角游園,群眾出門就能進園、推窗就能見綠。

據介紹,孝義市每年財政支出八成以上用于民生事業。近年來新改擴建學校8所,新增學位7800余個,教育教學環境提檔升級,高考教育質量位居全省縣域前列。聚焦健康孝義建設,800余張床位的孝義市中心醫院建成投用,先后與北京協和、西安唐都、解放軍總醫院等知名醫院建立專科聯盟,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35名,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市域內就診率達90%以上。聚焦養老托育,出臺“一老一小”服務保障19條改革措施,構建“1+N”托育服務體系和“1+ 6+N”養老服務體系,探索醫養結合、康養結合新模式,打造了“孝親頤養”服務品牌。

“一老一小”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也是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今年孝義市積極應對老齡化、少子化趨勢,把“一老一小”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該市制定了19條關于提升“一老一小”服務保障水平的改革措施,補短板、增供給、優服務,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一是構建“1+6+N”三級養老服務體系。以市級康養中心為核心、6個鄉鎮級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輻射,139所日間照料中心和4個城鎮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為基礎的服務網絡。二是豐富養老服務供給。深化醫養結合服務,推廣養老院和衛生院實行“兩套牌子、一套人馬”的“兩院一體”服務模式,中陽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評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機構、國家級醫養結合標準化試點單位。創新發展“互聯網+醫養康護”模式,在社區配套智慧醫療室、量子理療設備、社區食堂等設施,方泰東社區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推進城鄉養老助餐服務,建成社區食堂12家、日間照料助餐點100家,對60周歲以上老年人給予階梯型就餐補助,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暖心飯。三是提升托育服務水平。建成公辦示范性綜合托育機構,在社區、醫院、學校等開設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或小微托育服務站,成功創建省級托育服務示范機構1個,民營托育機構17個,“1+N”托育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山西晚報記者 王晉磊

陽泉市平定縣的民生服務賬單

人社業務“就近辦” 構建便民“幸福圈”

“讓我眨眼我眨眼,讓我點頭我點頭,為啥還是認證不了?”臨近年底,又到了老年認證的時候。12月16日,68歲的平定縣岔口鄉甘泉井村村民張懷英,獨自在家抱著個手機,一陣忙活,可不知什么原因,手機APP認證系統始終提醒她認證失敗。

張懷英是位獨居老人,老伴兒已經過世,兒女也不在身邊,就在她為老年認證的事著急時,村里人社服務人員趙曉波主動上門來服務了。只見他掏出自己的手機,幫老人登錄了相關APP系統,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幫老人進行操作。不料人像差異太大,線上確實無法完成認證。

“這可怎么辦?認證不了,我這養老金是不是沒法領了?”老人著急地問。“別急,我幫你拍照上傳系統,可以線下認證。”趙曉波一邊安撫老人,一邊為老人拍照,讓老人填寫承諾書,之后回辦公室幫老人將資料上傳系統,完成了線下認證。當老人按時領到當月養老金時,高興得合不攏嘴,逢人就說:“多虧這個‘就近辦’政策,幫我解了燃眉之急。”

像張懷英一樣,享受到人社業務“就近辦”便民優質服務的群眾,不勝枚舉。隨著城鎮化及老齡化進程加快,許多村被合并,村里居住的多為老年人。有很多老人不會使用甚至沒有智能手機,想要辦理一些網上業務常常需要東奔西跑,四處求人,很不方便,這也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4年,為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就近辦”“快速辦”的需求,我省將“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作為民生實事之一牢牢抓在手上。為將這一惠民工程辦實辦好,平定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大力推進,以“就近辦”“一站辦”為出發點,聚焦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問題,制定了《平定縣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工作實施方案》,全力破解人社服務業務下放、窗口前移過程中“下不去、接不住、辦不好”的難題,將就業、社保、勞動關系、技能培訓、社保卡服務等人社公共服務延伸至鄉、村,在全縣10個鄉鎮、2個社區辦事處設立了12個人社服務站、237個人社服務點,逐步健全了橫向聯動各部門、各窗口、各業務服務人員,縱向貫通政務服務實體大廳、基層站點、代辦員的“三縱三橫”政務服務體系,構建起了三級公共服務新模式,打通了就近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米”。

村(社區)干部與群眾距離最近,接觸最頻繁,具有“熟人效應”天然優勢,通過長期互動和服務,村(社區)干部與群眾之間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系。因此,平定縣發揮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前沿主陣地優勢,將各人社業務基層服務站點均設在鄉鎮(辦事處)、行政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或便民服務中心等公開為民辦事的場所內,添置了辦公設備,配備了一名或以上專兼職工作人員,巧妙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賦能,打破人社內部數據壁壘,實現人社內部及相關部門數據實時共享,開通了高頻次、低風險的就業社保服務事項共40項。其中就業服務19項(“找工作”類服務15項,“學技術”類4項);社保服務21項(“辦社保”類服務18項,“用社保卡”類3項)。

各人社業務基層服務站點不僅開通窗口服務,還配備了自助設備,為群眾提供自助服務,為自主操作有困難的群眾提供幫辦服務,為老年人、殘疾人及偏遠鄉村等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上門服務、代理辦、預約辦服務。

據了解,推動就業社保服務覆蓋所有行政村和社區工作開展以來,平定縣人社業務辦理有效縮短了群眾業務辦理時間,提升了群眾辦事效率。截至目前,平定縣人社政務各基層站點共接受居民咨詢3萬余次,受理各類業務165000余件,為群眾提供就業信息1100余條,解決群眾就業7500余人,為群眾辦理社保業務90000余件。

平定縣人社部門負責人表示,優化政務服務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支撐。他們將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優化政務服務,以“變”求“便”,幫群眾“就近辦”“快速辦”,進一步努力構建便民“幸福圈”。

山西晚報記者 溫麗芳 通訊員 蘇玲玲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
  • <tfoot id="mskeq"></tfoot>
  • <samp id="mskeq"><del id="mskeq"></del></samp>
    <tfoot id="mskeq"><del id="mskeq"></del></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