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六安舒城縣政府大院在網上“火”了。
這個大院不僅長期不設門禁,還向群眾開放停車位和食堂。當地網友說“比自家小區還容易進出”,引得外地網友頻頻點贊留言。
基層政府大院向百姓敞開,為百姓提供種種便利,眾多網友紛紛給出好評,這當中蘊含著怎樣的期許?
因為工作關系,記者常進出舒城縣政府。這里大院的門樓不高,雖安有伸縮門,但大部分時候是敞開的。除了工作人員進出,不少前來辦事的市民、外賣小哥等都可自由出入。
這個大院不僅是舒城縣委、縣政府的辦公地點,縣人大、政協也設在院內。有的群眾是前來辦事,有的是去食堂,有的是為停車,有的只是借用衛生間。記者發現,自由進出并沒有讓這個大院變得喧鬧,大伙兒都注意保持安靜,有序停車。
11月20日拍攝的舒城縣政府大院大門。(新華社發)
“大院開放不存在什么不方便,還會繼續開放?!笔娉强h縣長王萬喜告訴記者,舒城縣已連續多年在重要節日期間,將城區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停車場向社會免費開放,幫助廣大群眾解決“停車難”問題。
事實上,舒城縣政府大院開放,并非新鮮事。據一名工作人員回憶,辦公樓在三四十年前建成,自建成起就一直是可以自由進出的。
即便當地已經“敞開大門”三四十年了,不少網友依然把它當作新聞,覺得新鮮新奇,不吝點贊夸獎。這背后,反映出群眾對于基層政府、機關干部與群眾更加親近的期待。
基層政府大院敞不敞開,背后蘊含著社會治理的大道理。
“門”好進的基礎,是大院有序的管理,得先維護好大院的正常秩序。政府大門敞開,必然導致人流增加,加大管理難度。是關上大門、嚴加盤查來往人員,還是敞開大門、細致周到做好服務?不同的管理方式,考驗著基層政府的管理智慧。
舒城縣政府的做法,讓人們看到了基層政府大院管理的另一種可能。
舒城縣政府大院“開門”,并非“孤例”。近年來,敞開大門、無“圍”而治,在多地漸成風氣。
比如節假日或旅游旺季,有的地方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允許游客進門停車;有的地方拆除鄉鎮政府院墻,拓展居民散步休閑空間;有的地方下班后,把大院開放給居民當停車場;河南、安徽、重慶等地將一些基層政府、派出所大院開放給群眾曬糧,并提供餐食和休息場所……
越來越多條件成熟的地方,在把基層政府大院等機關單位的停車位、食堂、廁所等資源向公眾開放。
基層政府是與老百姓接觸最多最直接的?;鶎诱疄槿嗣穹?,不僅要做到“門好進”,還要做到“臉好看”“事好辦”,全鏈條提高服務的溫度、質量和效率。
讀懂廣大網友對舒城政府大院開門的點贊,始終敞開心中的大門,主動傾聽群眾呼聲,積極為民排憂解難,群眾和干部的心將會貼得越來越近。
記者:陳諾、趙金正
題圖漫畫:潘紅宇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