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社會頻道>>社會>>正文
誰說忠孝難兩全?他帶著八旬老母去扶貧
2021年01月07日 09時29分   山西晚報

幾個月來,有位帶著母親扶貧的第一書記特別“忙”。他是劉奮義,省自然資源廳派駐岢嵐縣陽坪鄉(xiāng)田家灣村的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為了把更多精力用在扶貧第一線,在父親病故后,他毅然把80多歲的老母親帶到田家灣村,一邊照顧年邁的母親,一邊帶領(lǐng)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12月29日,山西晚報記者驅(qū)車趕往田家灣村,采訪了這位幫助貧困戶致富的駐村第一書記。

產(chǎn)業(yè)扶貧 田家灣村民家家種起了蔬菜大棚

香菜、茼蒿剛剛露出嫩芽,準備春節(jié)前收割;生菜、韭菜、油菜等長勢喜人,已進入成熟期;個頭不小的西紅柿掛滿枝頭,也即將上市……當日,山西迎來今冬首個寒潮,氣溫驟降到零下24℃,而在岢嵐縣陽坪鄉(xiāng)田家灣村扶貧蔬菜大棚內(nèi),溫度卻保持在30℃—40℃之間,村民們在棚內(nèi)忙碌著。

“你看,這西紅柿已經(jīng)開始紅了,馬上就能采摘了。”66歲的馬連連大娘手里捧著幾個粉色西紅柿高興地說,這得感謝我們的劉奮義書記,幫助村民修繕了荒廢的蔬菜大棚,讓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4月26日,劉奮義以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的身份來到田家灣村。“剛到田家灣,那就是個門外漢,啥也不懂。”劉奮義自嘲道,“駐村干部得有婆婆的嘴、毛驢的腿、橡皮的肚,既然來了就不能怕‘攤上事兒’。”

說干就干,剛安頓下來,劉奮義就開始逐戶摸底走訪,搞清楚了42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田家灣村位于岢嵐縣城西10公里處,自然條件惡劣,全年無霜期只有100余天,劉奮義決定讓村里半閑置的27個大棚“活”起來。

他主動請纓,修復了破舊蔬菜大棚。面對積極性不高的村民們,他一次次入戶動員,并帶著村干部到太谷區(qū)學習蔬菜大棚種植技術(shù)。慢慢地,田家灣村民行動起來了,蔬菜大棚建起來了。2019年,修復了5座蔬菜大棚,種植的西紅柿、尖椒、茴子白、豆角等大獲豐收,讓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看著豐收的各種農(nóng)作物,劉奮義和隊員們又開始忙著幫忙銷售,舉行了“愛心西瓜”“愛心土豆”“愛心紅蕓豆”等農(nóng)產(chǎn)品認購活動。2020年,新修的3座蔬菜大棚全部承包給村民,大家種植蔬菜大棚的積極性很高。如今,村里還有8座大棚栽種了油桃,4座大棚養(yǎng)起了雞、蚯蚓,發(fā)展起了生態(tài)養(yǎng)殖。

“大棚里的蔬菜全部施農(nóng)家肥,真正的有機蔬菜,口味正,銷售一點也不愁。”劉奮義說,自從搞起蔬菜大棚以來,村民們的心思全投入其中,大冬天也忙著棚里的農(nóng)活,村風民情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村民每天打牌、聊天,現(xiàn)在大家天天在大棚里忙著種菜、收菜。不僅腰包鼓了,笑容也多了,居住環(huán)境也改善了,我真心為村民們感到高興。”劉奮義盤算著,每座蔬菜大棚村民的增收都在1萬元以上,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村民心里樂開了花。

帶母扶貧 踐初心盡孝道忠孝兩全

駐村扶貧近3年,劉奮義把村民當親人,不管哪個村民遇到困難,他都熱情地幫助解決,成了村民們的貼心人。

2019年,村民馬興平不幸發(fā)生車禍,成了植物人。劉奮義急在心里,立即與工作隊隊員商量,將馬興平識別為貧困戶,并給夫妻倆辦理了低保。在田家灣村級活動室,劉奮義打開馬興平2020年收支測算表,上面清晰列出馬興平一家的收支情況:低保10368元、合作戶分紅3000元、殘疾人補貼350元、公益性崗位6390元、貸款貼息2181元……馬興平一家的生活有了保障。

脫貧攻堅工程是一項戰(zhàn)略工程,也是村里的第一民生工程。利用自身優(yōu)勢,劉奮義在田家灣村開拓國土政策特色扶貧之路。在省自然資源廳的大力幫扶下,大力實施零星土地項目。2020年4月底,幫助田家灣村新增耕地12畝,種植土豆共收三萬余斤。

正在他幫助村民奮力扶貧的時刻,2020年8月份,劉奮義接到父親病危的消息。4天后,劉奮義送走父親,面對扶貧工作和年邁的老母親,他選擇把母親帶在身邊,重返田家灣村扶貧第一線。

在劉奮義宿舍,山西晚報記者看到,兩張單人床占去了屋子大部分空間,床頭柜上,臺燈、水杯、藥品擺得滿滿當當,靠墻放著兩張窄條辦公桌,一邊放著電腦、資料等辦公用品,一邊放著電飯鍋等炊具。

老母親腿腳不便,只能靠著輔助器具才能艱難行動。每天,劉奮義給母親洗臉洗腳、捶腿端飯、倒便盆,把母親安頓好后再去上班。“有媽的地方就是家。雖然比平常忙些,但每天能看到母親,和母親說說話,在外時知道家里有人等著我回來,作為兒子,其實很幸福。”劉奮義眼眶濕潤了,帶著母親扶貧,既是無奈之舉,也是成年后與母親難得的相處時光。

為了多陪伴母親,劉奮義把電腦也搬到宿舍,經(jīng)常加班到很晚,忙得不亦樂乎。倒是老母親,總覺得自己給兒子增加了麻煩,擔心影響他的工作。為讓母親消除顧慮,劉奮義常常和母親聊聊工作中的事。“我父母都是農(nóng)民,聽到我說和農(nóng)民有關(guān)的事,母親也很欣慰。”劉奮義笑言,原來覺得努力工作是迎接“國考”,交脫貧攻堅“總賬”,把母親接到身邊,發(fā)現(xiàn)工作做得怎么樣,還要在母親這里“交賬”。

從產(chǎn)業(yè)扶貧到精神扶貧,劉奮義干得有聲有色,得到村民的贊許。“為了田家灣村的脫貧攻堅,一切都值得。”劉奮義說出了心里話。

山西晚報記者 薛建英

(責任編輯:梁艷)

關(guān)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wǎng)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wǎng)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
  • <tfoot id="mskeq"></tfoot>
  • <samp id="mskeq"><del id="mskeq"></del></samp>
    <tfoot id="mskeq"><del id="mskeq"></del></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