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由省高級人民法院牽頭,與省公安廳、省司法廳共同開發、共同搭建、共同應用的多元解紛平臺上線。平臺上線一個多月,運用效果怎么樣?反響如何?是否能夠真正及時、高效、源頭化解矛盾?9月7日,山西晚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采訪。
一天時間,化解老母親的為難事
8月5日,稷山法院立案受理一起法定繼承案件,原告杜某為被告張某亞(女兒)、張某偉(兒子)的母親,二被告均已成家立業。2019年3月杜某丈夫因病去世,未留有遺囑,銀行卡一直由杜某保管,卡內存款不足萬元,但是兄妹倆卻因此與母親發生爭執。
兒子張某偉認為自己對父親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此存款應由自己繼承,女兒張某亞覺得母親現在隨自己生活,且年事已高,自己照顧母親還要支出相應費用,此款應歸其所有。兄妹倆爭執不下,關系越鬧越僵,母親勸說無果,只好向法院提起訴訟,尋求解決辦法。
稷山法院立案庭接收案件后,認為這起案件屬家事糾紛范疇,如果單純一判了之,案件是審結了,但是兄妹間的關系并不會緩和,家庭矛盾仍然存在。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稷山法院經與縣司法局協商,于立案當日通過多元解紛平臺將該案件推送至縣司法局,委托司法局對該起矛盾糾紛進行調解。縣司法局在收到平臺推送后,當天立即將案件指派給專職人民調解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不到一天時間,調解成功。
8月6日,稷山縣司法局通過智慧調解服務系統將案件的調解協議推送回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申請法院出具調解書。
多部門共同用力 多元解決糾紛
一天時間解決糾紛,這樣的案件不在少數。多元解紛平臺上線以來,山西法院與公安互發預警信息203條、委派人民調解818件,強化資源聯動聯調、治理共建共享,有力推動矛盾糾紛及時、高效、源頭化解。
是什么樣的平臺,能起到這樣的作用?下面一組數據能給出答案。
多元解決糾紛平臺,匯聚了三級法院訴服中心及1208個特邀調解組織3837名特邀調解員、1457個派出所5085名基層民警、1398個司法所26373個調委會的專業力量。可以說,實現了平臺互聯互通、資源聯動聯調、治理共建共享,有力推動矛盾糾紛及時、高效、源頭化解。
發生糾紛后,平臺如何運行?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安機關及時摸排矛盾糾紛線索,并向法院推送可能形成訴訟的案件信息。法院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注重排查風險隱患,對可能轉化為刑事案件的矛盾糾紛及時向公安機關發出預警。司法行政機關充分運用各種調解資源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并通過山西智慧調解服務系統及時將案件推送至法院進行司法確認或立案訴訟,形成信息互通、工作互聯、資源互享的有機整體。
可以說,省高級人民法院與省公安廳、省司法廳共同開發、搭建、應用的多元解紛平臺,在全國首次實現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公安掌上派出所、司法行政機關智慧服務調解系統三者之間的平臺互聯、數據互通、能量互動,創新了在線矛盾多元化解和法律服務模式,進一步實現糾紛解決從“線下跑”到“網上辦”,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
山西晚報記者 郭衛艷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