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社會頻道>>社會>>正文
當“科學教育”遇上“經驗之談”
“隔代教育”引發的矛盾該怎么解決?
2020年07月11日 10時21分   山西晚報

7月7日,太原市民張女士致電本報熱線傾訴自己的煩惱:因為要上班,她的孩子就由婆婆照看,但是老人的一些行為她無法認同,比如給孩子吃零食、喝飲料等。其實,像張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孩子誰來帶、怎樣帶?這個問題是時下很多年輕父母的心頭病。山西晚報記者走訪了多個有這樣困惑的家庭,也采訪了一些從困惑中成功走出的家庭,聽聽他們的故事。

“科學教育”遇到“經驗之談”

7月8日一早,山西晚報記者見到了市民張女士。她是一名建筑工程設計師,丈夫是一名大學英語老師。2018年兩人結婚,一年多以后生下了可愛的兒子可可。

張女士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兒子出生后,父母來太原照顧了自己一個月,隨后就回老家了,接下來孩子就由自己和婆婆共同照看。“我婆婆性格非常豪爽,人也很好處,但是由于多年艱苦生活的習慣,導致婆婆不想讓自己的孫子受一點苦。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不管適不適合,應不應該都會去買。四個月剛能喂輔食,婆婆總會將食物嚼碎了再喂給孩子,我委婉地說過好幾次,這樣會將大人身體的細菌感染給孩子,但婆婆卻說自己的兒子小時候就是這么喂大的,我因此特意去買了食物破壁機,但是婆婆卻以麻煩為理由,繼續嚼碎了喂孩子。孩子大點兒了,婆婆就開始溺愛,只要孩子哭鬧,就會無條件地滿足各種需求。一歲多的孩子吃糖,吃零食,喝飲料。為此我丈夫也說過,這樣對孩子的身體不好。我婆婆卻說,做這些小零食不是給孩子吃的是給誰吃的,你小時候倒是想吃還沒有呢,就算有,我也沒有富余的錢。現在我經濟條件好了,為啥就不能給我孫子吃?”張女士無奈地說,現在兒子只要一哭,就啥愿望都能滿足,哭,成了孩子威脅大人最好用的手段,現在就盼著早日將孩子送進幼兒園,然后盡量自己帶孩子。

采訪中,張女士遇到的問題并不是個例,當“科學教育”遇到老人的“經驗之談”,就像秀才遇上兵,分分鐘就會敗下陣來。

太原市民陳先生說:“總能聽到老人說,你小時候我就這樣帶大的,你不是長得挺好?當你跟老人說,小孩子不能捂,容易出汗生病,老人卻跟你說,孩子體弱怕涼,穿少了才會感冒;當你跟老人說,小孩子不能慣,要讓他學會自立,老人卻說,孩子這么小,話都說不清,長大了自然就自理了;當你覺得孩子不能只滿足物質要求,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老人又會說,我們年紀大了,把孩子看好,不讓他磕著碰著,吃飽睡好就不錯了,至于怎么教育,那是你們的事。可是你剛站出來教育孩子兩句,他們又會一把將孩子摟在懷里,跟你瞪起眼睛發火。”

這種跟老人之間的矛盾總會讓一些新手爸媽產生深深的無力感,甚至會懷疑孩子交給老人來帶到底對不對?

老人看孩子是最放心的選擇

采訪時,很多年輕的父母都表示,將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是最放心的。

首先,很多老人是退休賦閑在家,將孩子交給他們,他們的使命感會油然而生,那種無用的失落感也會瞬間消失,心情也會瞬間好起來。太原市民孫女士說,之前自己的父母雙雙退休后,總會因為小事互相嫌棄吵架。自從給自己看孩子之后,兩個人忙著照顧孩子,根本沒時間吵架,“姥姥看孩子,姥爺做飯,姥爺帶孫子下樓遛彎,姥姥收拾家務,不但配合默契,還相互體諒”。

其次,是除了父母之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孩子最親的人,俗話說,隔輩親,親上加親,這話一點兒沒有錯,所以老人溺愛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老人帶孩子一心一意,這讓年輕的父母也可以安心工作,沒有后顧之憂。太原市民李先生就非常羨慕自己的同事,自己的父母在外地,無法為自己帶孩子,只好請保姆,不但每個月要支付高額的保姆費用,還要擔心孩子跟保姆相處是否融洽,為此還在家里的各個角落都安裝了攝像頭,不但要照顧保姆的情緒,還要應對人家隨時提出的辭職請求。用李先生的話說,每天上班心卻在家,可以說身體和精神雙重疲憊。

第三,父母在看孩子的同時也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滿足,中國本就是最看重親情的國家,人們常說,退休之后的重要任務就是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照看孫子,幫助兒女照顧家就是父母眼中的天倫之樂。采訪中,很多老人都說,看孩子雖然辛苦,責任也大,但是每當自己做好飯,等著孩子們下班回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孫子在一旁繞膝玩耍,就感到很幸福。

只有溝通得當才能當成共識

那么,如何與老人溝通不讓老人生氣?如何讓老人也心平氣和地接受自己的育兒方式就成了當務之急。太原市幼兒師范教育學校的陳書平老師說,對待老人要學會“哄”。

陳書平說,老人只是年齡大了,他們的思想與時代有些脫節,可能跟不上社會的腳步,但是,老人絕對不是老古董,也不是老頑固,只要方法得當,跟他們達成共識并不是件難事。

帶過孩子的人都會有共同的體驗,照顧小孩子很消耗精力,因為孩子們的精力充沛,又對世界充滿好奇,所以照顧他們就要做到眼到,手到,腿到。別說老年人,就算是年輕人,陪孩子一天都會累到筋疲力盡,腰酸背疼。那么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盼著孩子的爸媽回家能減輕一些自己的勞動,但是卻發現孩子的爸媽不但不知感恩,還處處指責,當然會沒好氣地懟回去。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先安慰老人,稱贊老人,夸他們將孩子帶得健康活潑,這樣老人心情就會感到愉悅,兒女的夸贊,是對老人自我價值的肯定。都說年齡大的人像老小孩,他們的心理脆弱,需要肯定,夸贊一定是最好的溝通開始。等老人情緒好了,身體的疲倦也緩解一些,再用商量的語氣跟老人談談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樣對于老人來說,接受度就會更高一些。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當下就與父母發生了沖突,這時候,年輕人要做的不是跟老人立刻講道理,而是忍。“我們父母那一代人的經歷和受教育程度,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所以多數老人將孩子的物質條件放在了第一位,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為孩子的教育,當下就給老人一個下馬威,會讓老人的自尊心受挫,也會讓他們感覺損失了顏面。他們當然就會搬出自己是父母的身份來壓制你,甚至跟你瞪眼睛。”陳書平說,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克制住自己的怒火,暫時讓這件事平息。事后將孩子帶到老人不在的地方,進行二次教育,態度要嚴厲,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小手段,讓孩子知道,即便有爺爺奶奶撐腰,做錯了事也是要承擔后果的。

如果遇到十分固執的父母,那年輕的爸爸媽媽就要更加費心地想一些不傷和氣又可以達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是剝奪老人看孩子的權利是萬萬不可以的。這一做法無疑是給老人“判了刑”,會讓老人的挫敗感大大加深,也會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積怨。久而久之不但不利于親子關系的發展,還會讓父母產生失望和怨恨。正確的方法是,不與老人正面對抗,但是要讓孩子知道犯錯誤的代價。盡量多地增加自己跟孩子的獨處時間,利用這個時間教育孩子,并且告訴他,爺爺奶奶是愛你的,但是有些做法是不對的,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觀才是當務之急。

陳書平說,帶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老人幫忙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因此,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同時,鼓勵老人拓展視野,尋找健康、有樂趣的生活方式,當老人視野開闊了,格局變大了,理解年輕人的科學育兒就更容易一些。

山西晚報記者 姚佳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
  • <tfoot id="mskeq"></tfoot>
  • <samp id="mskeq"><del id="mskeq"></del></samp>
    <tfoot id="mskeq"><del id="mskeq"></del></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