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5/91/BB/99BA2ADDED5E46798FBA3CBA1A4_2268C04D_13AA9.jpg?e=.jpg)
圖片來源:PNNL官網
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首次對超冷水進行測量后發現,在零下80攝氏度的極低溫度下,水以液態形式存在,且由兩種液體混合而成。最新研究增加了我們對水的深層了解,也可以幫助科學家解釋液態水為何能在木星、土星等冰凍星球上存在。
研究人員指出,有關處于最極端溫度之下液態水的行為,科學家迄今已提出了諸多假設。比如,有科學家想知道,在零下83.15攝氏度的極低溫度下,水是否能以液體形式存在。厘清這些問題非常重要,因為水覆蓋地球71%的面積,深入了解水對于我們洞悉其如何調節環境、我們的身體乃至生命本身都至關重要。
PNNL化學物理學家格雷格·金梅爾說:“我們的研究證明,在極冷溫度下,液態水不僅相對穩定,而且由兩種結構混合而成。”
25年來,金梅爾和同事布魯斯·凱一直在研究水的古怪行為。他們提出了各種模型來解釋水的異常特性。在最新研究中,他們使用紅外光譜技術,成功觀察到了用激光摧毀一層薄冰時水分子的定格運動,制造出了持續時間僅幾納秒的超冷液態水。
他們使用超冷水的定格“快照”獲得的新數據表明,超冷水可以凝結成致密的類似液體的結構。這種較高密度的結構與較低密度的結構共存。隨著溫度從零下28.15攝氏度降至零下83.15攝氏度,高密度液體的比例迅速下降,表明零下83.15攝氏度的水由兩種結構混合而成。
金梅爾表示,這項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釋霰是如何形成的。在冷天暴風雪發生前,有時會有小小的白色蓬松顆粒從天而降,這種現象被稱為霰。他們的研究表明,霰由雪花與大氣上層的超冷液態水相互作用形成。
這些研究還可能有助于了解液態水如何在太陽系內的冰凍星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上存在;此外,超冷的水蒸氣還形成了彗星身后引人注目的彗尾。
研究人員稱,新研究可以揭示液態水在密閉環境中的行為,未來他們也可以借助這項研究中用到的技術,追蹤各種化學反應背后分子如何重新排列。(記者劉霞)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