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假羽絨服事件引起社會持續關注,相關部門已經行動起來。市場監管總局已對重點地區的重點問題實行掛牌督辦。針對相關經營主體的違法行為,地方監管部門也已采取固定證據、查封扣押、立案查處等措施,加大執法力度。
從媒體揭露和監管部門查處的情況看,五花八門的制假手段幾乎成了行業的“公開秘密”,用“粉碎毛”“短絲絨”冒充真羽絨,材料劣質甚至不符合衛生標準。一些廠家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部分店鋪虛假宣傳、知假售假,甚至呈現出從源頭生產到終端銷售的“鏈條式”制假售劣。
這些做法既直接侵害消費者權益,也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劣品驅逐良品”,坑苦守法經營的企業。
此前,行業協會向公眾給出了甄別羽絨制品真假優劣的妙招。但與其教會消費者辨別假貨的技能,不如監管部門亮出“牙齒”,在制假售劣源頭端就強監管、出重拳,讓假羽絨產品無所遁形,還消費者安心、放心。
對“鏈條式”制假售劣羽絨產品,監管部門應從源頭著手開展系統治理,對原料生產、物料加工、產品銷售全流程強化監管執法,對違法商家依法嚴懲,形成有力震懾。
與此同時,電商平臺要充分履行監督管理義務,在遵守市場規律、價值規律的基礎上優化展銷機制,精準淘汰不良商家,切實維護健康的市場環境。
質檢報告本該是產品質量的身份證,然而在近期披露的羽絨造假案件中,標明羽絨含量的檢驗檢測報告、羽絨充氣標,僅需一兩元就可以成批采購。到底是誰在售賣質檢報告,為假冒偽劣產品洗白?對易出問題的關鍵環節要一查到底,堵住市場漏洞。
期待當前對行業亂象的整頓肅清,能讓羽絨市場恢復健康發展,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暖心。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