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一場演唱會,游歷一座城,已成為不少人休閑娛樂的新組合。被網友冠以“歌迷之城”美譽的太原,成為了眾多明星歌手與粉絲歌迷雙向奔赴的地方。截至目前,2024年太原已舉辦32場演唱會,現場觀演近100萬人次,省外觀眾占比近七成,帶動消費41億元。從激情四溢的搖滾到溫柔浪漫的情歌,從經典懷舊的金曲到現代流行的說唱,一場場音樂盛宴輪番上演,助推太原消費市場迎來一波波井噴,點燃了這座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縱觀全國,在硬件設施、資源環境、經濟實力等方面,太原不比一線發達城市有優勢,能夠成為眾多歌手開唱的首選之地,讓歌迷也“偏愛”太原,令人稱道。這背后離不開這座城市治理能力的持續精進和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太原敏銳地捕捉到演唱會經濟這一機遇,推出配套制度,為演藝活動助力賦能。做好頂層設計,激發演藝活力。11個部門聯合出臺《支持演唱會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創新獎補機制,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此外,簡化申辦演出活動審批流程,成立保障工作專班,提供更寬松的環境和更便捷的服務,助推演唱會快速落地。
踐行“寵粉”理念,叫響“歌迷之城”。每一場演唱會都是一次城市文化的展示,每一次歌迷集會都是一次地方形象的傳播。組織地標建筑亮燈應援、定制歌手專屬巨型公仔、贈送觀眾特產伴手禮、免費提供姜汁熱茶、推出持門票免費游覽景區活動……一系列舉措讓太原“用心寵客、用愛寵粉”的新形象逐漸樹立起來。這些具象化的“寵粉絕活兒”,給歌迷滿滿的情緒價值,并形成口碑效應,提升了城市美譽度和吸引力。要繼續主動提升服務意識和能力,了解樂迷群體喜好,及時開展觀眾滿意度調查,及時收集反饋意見,實施投訴處理機制等措施,用真誠的態度和周到的服務持續擦亮“歌迷之城”新名片。
釋放“演藝+”效應,引燃文旅市場。歌迷不僅為音樂而來,更因城市美景、文化和美食而駐足甚至復游。演唱會所帶來的人氣、流量和關注度可轉化為海量客流,延伸到“吃住行游購娛”整條消費鏈,從而帶來經濟發展的新增量。大到景區商圈、餐飲住宿,小到化妝編發、文創周邊,都從音樂與經濟交融的浪潮中獲益。歌迷觀演之余,領略當地風土人情、城市風貌,打卡網紅景點、特色美食,這種“觀演+旅游”的模式激活了文旅消費市場,拉動了經濟增長,提升了城市文化軟實力和知名度。要將演唱會與當地文旅深度融合,開發特色旅游專線,培育文旅消費新場景,打造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音樂營地和文旅項目,推動城市品牌塑造,進一步釋放演唱會經濟的“溢出效應”。
演唱會經濟作為新興的文化消費形態,展現出了強勁的市場消費潛力和經濟拉動效應。打造“歌迷之城”,不僅滿足了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更能推動城市轉型發展和經濟模式創新。從“演出熱”邁向“文旅熱”,把“明星粉”變為“城市粉”,仍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惠民惠企政策,在大型演出活動外推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演藝品牌,形成城市整體性文化服務的良性循環,借勢打造屬于城市專屬的“演藝”形象。
期待“歌迷之城”太原以嶄新的姿態和務實的行動繼續唱好演唱會經濟之歌,奏響高質量發展強音。
郝蒙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