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買的商品質量不盡如人意,存在消費者隱私信息被泄露等問題和風險;如何讓網絡交易既省心又安心,特別是守護好人民群眾“錢袋子”,引導人們遠離網絡詐騙、網上陷阱、網游成癮?9月9日至15日,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深入開展,山西聚焦生活中常見的網絡安全知識普及,通過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助力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提升,讓網絡安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網絡無邊,安全有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網絡安全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牢記囑托,勇毅篤行。我省網絡安全工作體制機制日益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引導群眾安全上網、健康上網,有效防范網絡詐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強網絡安全體制建設,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等一系列新任務新要求,為新時代網絡安全工作指明前進方向。要善于利用網絡安全數字IP形象,上好網絡公益微課堂,打造“網絡安全知識科普盛宴”,讓網絡安全宣傳入腦入心,攜手共建文明有序、綠色健康的網絡空間。
網絡無遠弗屆,安全如影隨形。受利益驅動,網絡水軍刷量控評,破壞市場經營環境時有發生。前不久太原市公安局通報,打掉一個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的網絡水軍團伙。治網之道,法治為上。鏟除這一網絡社會的“牛皮癬”,需要監管部門雷厲風行、重拳出擊,加大打擊力度,提高其違法犯罪成本。同時還要教育引導商家守法經營,提高全社會用網能力,增強用戶網上警惕性和辨別力。
營造良好網絡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必要保障。近年來,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活動猖獗,成為影響社會治安、大局穩定和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自2014年以來,我國連續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要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廣泛開展網絡安全宣傳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進校園、進軍營、進家庭等活動,形成人人懂網絡、人人會上網、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圍。
護網安全,人人有責。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較2023年12月增長7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飛速發展的背后,是不少網民互聯網素養的缺失。要加強教育引導廣大網民自覺遵守網絡法律法規,增強網絡法治意識,杜絕一切違法違規的網絡行為,增強抵制網絡違法犯罪的“免疫力”,積極舉報網絡違法行為,共同推動網絡生態健康發展。
人民既是網絡安全事業的參與者,也是網絡安全事業的落腳點。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筑牢網絡安全人民防線。強化個人信息保護力度,規范企業采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深入開展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在日常生活中,不亂連不明網絡,不亂掃二維碼,不亂點可疑鏈接,不上不良網站,不安裝不明軟件。自覺抵制網絡謠言,警惕陌生來電,認真核實資金轉賬,共筑網絡安全屏障。
安網之道,人民為本。互聯網通達億萬群眾,連接黨心民心。我省嚴厲打擊非法買賣個人信息、侵犯公民隱私、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一系列務實舉措,有力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讓“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網絡安全“防火墻”愈加牢固、“保護網”越織越密,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網上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王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