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日前,由山西省數據局等17家單位主辦的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山西分賽正在緊鑼密鼓有序推進當中。這是全國首個聚焦數據要素開發應用的大賽,其意在于以賽促研、以賽促用,把更多場景“拿出來”,讓更多主體“動起來”,讓更多數據“活起來”,在推動“數據賦能”中“乘數而上”。
今年年初,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旨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本次“數據要素×”大賽山西分賽,設置了能源低碳、算力服務、工業制造、交通運輸、數字治理、民生服務6大賽道,細化了31個賽題,基本覆蓋了山西有基礎、有潛力、有特色、有需求的主要領域。不同于一些傳統的看得見的技能比賽,“數據要素×”大賽亮點就在于科技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我們樂見賽事中能涌現一批新場景、一批新項目、一批高技能人才。
數據的價值在于應用,在于為千行百業賦能。不久前,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發布了首批2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涵蓋了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城市治理等12個行業和領域。以煙臺市大數據中心為例,該中心整合市、縣、鄉、村四級共15大類、1300多萬條數據,通過智能報表、智能臺賬等,有效減輕了基層“指尖上”的負擔,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再以訊飛醫療科技為例,該公司融合疾病、檢驗、藥物等數據,訓練智慧AI模型,為全國506個縣區的近5.3萬個基層醫療機構提供輔助診療,大幅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這些典型案例不僅彰顯了數據要素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乘數效應,而且激發了行業創新活力。
山西有著豐富的數據資源,作為山西數字經濟發展新地標,山西數據流量生態谷聚焦數據、算法、算力三大要素,不斷發展擴容,設立三年多來,集聚企業1000余家,帶動就業1萬余人,數據要素流通交易規模突破45億元。要充分借鑒全國各地“優等生”的經驗做法,加快實現從“數據集聚”到“數據挖掘”和“數據應用”的轉變。
當下,雖然數據規模指數級增長,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育仍相對滯后,數據開放共享、充分流動、深度開發利用都存在不足。如何讓數據要素猶如“城市自來水網”一般在行業、區域間可信流通,仍要下大功夫。一方面,要圍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今年以來,《山西省數據工作管理辦法》《太原市大數據發展促進條例》等陸續出臺實施,為加快數字山西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要協同推進,將各項制度落細落實,力爭做到“數”盡其用。另一方面,要加快數字人才培育。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數字人才總體缺口在2500萬至3000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專業人才緊俏。要做好數字人才的育、引、留、用工作,推行好首席數據官制度,打造一支能將數據業務、技術以及管理相結合的專業干部隊伍,為數字山西建設夯實人才支撐。
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數據被譽為新時代的“石油”,正在從簡單的決策支持工具,發展成為推動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要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讓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努力構建繁榮活躍、特色鮮明的山西數據要素發展生態。
陳力方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