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通報了2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的情況。其中一起是,地方單位要求拍攝制作視頻增加了基層負擔。通報指出,2023年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開展節慶表彰活動達13場次,經費支出高,這些活動重形式講排場,動輒要求全省系統參加,一半以上與業務工作無關,并且要求拍攝制作各類風采展示視頻,為準備這些視頻,基層工作者被迫耗費大量休息時間。(7月3日《半月談》)
重形式輕實質、華而不實的“視頻秀”,不僅浪費了基層干部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財力,更帶偏了實干節奏。更有甚者,把“視頻秀”當成政績“展示臺”,以此獲得領導青睞、群眾信任,竊取提拔機會,給基層增負添堵,實乃形式主義“新變種”,其危害不容小覷。
歸根結底,“視頻秀”就是刻意營造一種組織有力、措施有力、業績成效顯著的“假象”,從而在公眾面前留下“好印象”,增加“印象分”,而精心包裝、虛有其表的“視頻秀”實則是“偽敬業”“虛政績”,是作風病現了形,更是一封公開的“舉報信”。
究其“視頻秀”背后,有好大喜功、不務正業的扭曲政績觀在折騰,是要形式不要實效的“虛榮”,是穿靴戴帽、增負加碼、折騰基層干部的“利刃”,是重形式、講排場的形式主義魅影在張狂。無獨有偶,類似“視頻秀”“資料秀”等的形式主義并不鮮見,不僅違背基層實際,更貽誤發展戰機,消耗了基層干部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時間與精力,挫傷了干部積極性,助長了歪風邪氣,背離了初衷,給基層造成沉重負擔。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更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基層干部本就事務繁多,責任重大。如果不切實際、空耗精力的“虛事”多了,留給為群眾辦實事的時間自然就少了。對于群眾而言,相較于“視頻秀”展示,群眾更關心究竟辦成了什么實事,取得了那些實效,才是群眾關心的焦點。
徒有華麗包裝的“視頻秀”不是“黑色幽默”,值得各級領導干部高度重視、引以為戒。根治“視頻秀”等形式主義“歪風”,既要抓住“關鍵少數”,也要樹立實干導向,更要高揚處罰的利劍,堅決向形式主義開刀亮劍,拋棄“官僚主義”的積弊,遠離“形式主義”的藩籬,將作風建設進行到底,為基層干部真減負減真負,才能激發廣大基層干部的內生動力,讓基層干部俯下身子、擼起袖子、甩開膀子、干出樣子,讓群眾真正得實惠。(王鳴鏑)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