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時評
□ 馬樹娟
“修復征信”“全額退保”……針對近年來持續蔓延的涉金融領域“代理維權”亂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表達訴求,依法理性維權。
近些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金融產品和服務愈發豐富,一些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過程中不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一旦通過正規渠道維權受阻,或者為了圖省事,便尋求他人代為維權。不過,市場上部分機構提供的所謂“代理維權”服務,并非常規意義的維權,而是借維權名義教唆消費者或者自己以消費者名義發起大量不實投訴舉報、提供夸大或虛假的證據,向金融機構施壓,以達成目的。
無利不起早。這些機構和不法分子雖然經常打出“法律援助”“免費追回”的旗號,但往往收取高比例的維權提成、咨詢費,有的甚至將消費者個人信息出售牟利。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代理維權”并非個別不法分子的小打小鬧,而是已經形成了有組織、有計劃的黑色產業鏈。從編造虛假成功案例線上引流獲取客戶,到制定專業話術,再到同金融機構進行交涉,人員組織分工明確、花樣不斷翻新。
此次金融監管部門發布風險提示,既是在給消費者提醒,也是在向這些不法分子敲警鐘。保護消費者權益是金融機構的立身之本,也是全社會應當共同參與的一項工作。遏制持續蔓延的“代理維權”亂象,一方面需要金融機構、相關消保組織簡化消費者維權流程,提高消費者維權效率,讓消費者在遇到問題時能及時得到有效幫助;另一方面也需要相關方面推動建立立體化的長效打擊機制,對觸碰法律紅線的“代理維權”行為加大打擊震懾力度。如此疏堵結合,方能有效斬斷“代理維權”黑產鏈條。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