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鄉村走,猶如畫中游。”時下春光正好,鄉村處處花團錦簇,美不勝收,吸引眾多游客郊游踏春、打卡休閑,感受鄉村獨特風情,推動鄉村文旅市場“春潮涌動”。
我國廣袤的鄉村地區有著獨特的自然風物、民俗人情、農耕文化,特別適合看山望水、休閑放松。在鄉村旅游人氣興旺的背后,人們有感于鄉村環境巨大變化的同時,也對鄉村旅游有著更高期待和更深層次需求,希望有更多新路線、新玩法,收獲更豐富的體驗。
應該說,賦能鄉村經濟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鄉村旅游是“潛力股”。實際上,很多鄉村不缺優質的旅游資源,有著一大批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鄉間民宿、特色小鎮、村落民居……每一處都是市民游客“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好地方。然而,目前一些地方鄉村旅游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開始顯現,尤其是隨著人們對旅游品質要求的提升,使得鄉村旅游存有的一些短板突顯出來,如基礎設施配套不全、景點樣式主題單一、觀賞玩樂層次不高、互動體驗性不足等。
鄉村旅游如何順勢而為,告別“看上去很美”,讓人“來了之后還想來”呢?這就需要不斷提煉主題,打造特色,在留住鄉愁、提升品質和非遺傳承保護上做文章。可以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充分挖掘存量旅游資源,創建各類鄉村旅游載體,擴大鄉村旅游發展效應,形成有辨識度和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千方百計把鄉村旅游這塊蛋糕做大做優,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發展鄉村旅游,要以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為追求,主動借鑒成功經驗,針對游客的不同需求,創新開發多元化的產品體系和多種樣式的旅游活動,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提升鄉村旅游產品品質,增強和豐富鄉村游的互動體驗,讓農事變樂事、農趣變樂趣,從而提高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發展鄉村旅游,要著力突出本土理念,發揮本土優勢。“本土”就是要抓住地方特色,發掘和利用好當地資源,激發本土智慧,促進鄉村旅游差異化、個性化發展,避免千村一面和同質化傾向。要增加鄉村旅游的文化厚度,通過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本土文化展示,塑造游客喜聞樂見、傳承出新的農耕文化品牌。同時,要用升級版的追求,著力提升內涵,在精致有序的人性化服務上下功夫,真正用鄉村旅游的鄉土味,為游客營造一個其樂融融的世外桃源。
發展鄉村旅游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等手段,對鄉村農耕文化進行二次利用和創意開發。農耕文化是維系田園風光與鄉村旅游的基石,也是繁榮農村文化和美麗鄉村的靈魂,更是吸引游客的亮點之一。要以傳承和保護農耕文化為支點,通過創新利用,打造鄉村旅游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新服務,促進鄉村文化傳承發展的新探索、新嘗試,讓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人文習俗、民居建筑及傳統手工藝等在鄉村旅游發展中釋放出獨特魅力。
來源:《中國旅游報》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