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不會再生、不可復制、經不起意外,每一次有意或無意的損毀,都是無以修復的錯誤,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各級各地特別是文物部門和單位,要時刻繃緊文物保護這根弦,警鐘長鳴,織牢文物系統性保護安全網,不斷提升文物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堅決守住文物安全的紅線、底線、生命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前所未有高度重視文物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每次考察山西都對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苯衲耆珖鴥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文物系統性保護和合理利用”。
牢記囑托,勇擔使命。我省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出臺《山西省文物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頒布《山西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辦法》,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在全國率先開展“文明守望工程”,成立山西省文物保護志愿服務協會……山西保護文物有行動、有經驗、有效果,文物安全工作穩中向好、成效顯著。但同時也要看到,我省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亟待進一步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山西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正所謂“地上文物看山西”。據統計,全省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現存唐代以來彩塑1.2萬余尊和壁畫5萬余平方米,現存古戲臺2800余座,均居全國第一。這是榮耀,更是責任。要堅決杜絕文物安全主體責任、監管責任、管理使用者直接責任落實不到位,防范法人違法、盜竊盜掘案件發生,查處文物火災等文物安全隱患和風險。
文物安全的責任體系包括政府的主體責任、部門的監管責任和管理使用單位的直接責任。保護文物安全,從省到市再到縣,各級人民政府及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都有責任,不容推卸。特別是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要大力實施文物安全監督管理、組織開展文物保護單位執法巡查、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應急機制等,全力做到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文物安全牽動著全社會的心,不只是相關部門的事,全民都有責任。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持續3個多月暴雨中守護青蓮寺古建筑,長治市文明守望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中心堅持為瀕危古建“撐傘”,芮城縣廣仁王廟環境整治成為我國第一個古建筑保護領域的公益眾籌項目……保護文物安全,需要更多人為此行動、見諸成效,爭做“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
歷史文化古跡損毀的后果是任何人都擔不起的。必須統籌做好各級各類文物資源保護工作,整體保護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強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和自然遺產協同保護。相信,有關部門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部署,自上而下各盡其責、形成合力,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保護文物,我們就一定能夠形成人人有責、人人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文物保護的新格局,守護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
徐補生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