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要一茬接著一茬種,一代接著一代干,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新時代的中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全民植樹蔚然成風,設立國家公園、全面實行林長制、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政策舉措接連出臺,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如今,我國人工林保存面積達13.14億畝,居世界第一。近十年中國新增人工林面積2.74億畝,占全球新增人工林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
山川披綠、林海生金,新時代的中國之所以能發生這樣的美麗蝶變,根本在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在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笆奈濉币詠?,山西省圍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三北”工程等國家戰略,堅持擴綠、經營雙提質和省直林區、自然保護地雙升級思路,以科學綠化為遵循,重點抓好晉北風沙區、晉西南汾河谷地、呂梁山和太行山四大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全力提升全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承載力。全省完成營造林1527.2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992.93萬畝,人工造林規模連續三年全國第一。一幅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麗圖景正鋪展開來。
實踐告訴我們,“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展走不長遠,“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也不是可行之路。只有讓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讓更多人看到良好生態蘊含的經濟社會價值,激發起愛綠護綠的內生動力,才能實現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讓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實現共贏,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今天,從林業碳匯交易穩步推進,到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新業態方興未艾……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方努力做好“生態+”文章,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效益。我們要進一步打開思路、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路徑,更好架起“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橋梁,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創造更多“點綠成金”的新奇跡,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人。
“增綠就是增優勢”充分體現了保護與發展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良好的生態也是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要求我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發展。綠色發展是未來經濟的方向,綠色生活也是人民群眾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我們要牢固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的理念,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今年是新中國植樹節設立45周年。我們要看到,我國缺林少綠問題仍然突出,森林“寶庫”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我們要呼吁更多人行動起來,接續奮斗,積極參與植樹造林,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書寫出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王早霞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