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壯大鄉村人才隊伍”,發揮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作用,提高農民教育培訓實效。近日,省教育廳公布了我省首批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特色學校名單。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等12所大中專院校經過學校申報、地市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最后入選。
職業教育作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密切的類型教育,培養面向“三農”、服務“三農”的多層次、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一方面,可直接滿足地方農村農業發展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可極大地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因此,職業教育應在“扶智”“富民”“鑄魂”上精準發力,促進人才“向農而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補齊鄉村人才短板“扶智”。鄉村振興需要農村人力資源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發揮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產業的新技術應用、新品種推廣、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生力軍作用。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為定位,在培養鄉村人才方面具有優勢。職業教育學校要主動面向現代農業產業鏈,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特色專業群,為農村培養更多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質農業技術技能人才。擴大農村地區學生招生規模,讓職業教育成為改變農村孩子命運的重要通道,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人,富裕一家”。堅持職業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并重,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
深化產科教融合“富民”。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根基,亦是實現農業農村共同富裕現代化的有力途徑。立足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依托特色專業群及專業建設,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助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職業教育學校大有可為。要立足當地產業布局,動態化調整職業教育院校專業(群)布點。深化產教融合,通過項目開發等方式,孵化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進技術與專利,并將其直接應用于實際,有效促進農業農村的技術創新與發展。
滿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鑄魂”。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使命,應充分發揮豐富文化教育資源及人才優勢,深度參與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為滿足村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作出應有貢獻。要深度參與鄉村文化振興,圍繞鄉風民風建設,常態化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引導村民踐行現代文明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當下,鄉村振興正闊步前行,職業教育也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加強建設,緊跟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的步伐,做精、做強學校助力鄉村振興的結合點位、支撐項目,為鄉村振興賦能提速。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