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農歷龍年春節假期過后,全國各地的“新春第一會”陸續召開。“新春第一會”作為統領各地全年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會議,為新一年地方經濟發展吹響了沖鋒號角。
整體看,各地“新春第一會”普遍聚焦在經濟發展與民生保障上,對財政金融資金的運用秉承“錢要用在刀刃上”的思路。
明確目標、找準方向,隨著“新春第一會”的召開,各地紛紛摩拳擦掌,迅速進入搶抓實干的工作狀態。
縱觀各地“新春第一會”,其中有很多與金融相關的內容。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新春第一會”強調的重點也為今年銀行業等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在今年的“新春第一會”和此前31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對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著墨較多。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角度而言,要將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與做好“五篇大文章”相結合,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調整優化信貸投放結構,重點關注新質生產力發展,圍繞培育新質生產力對產業鏈進行支持,完善現代產業體系金融服務。在加大對先進制造、戰略新興等行業支持力度的同時,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科技創新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重視對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研發的企業及所在行業的金融服務,助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其次,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聚焦“五篇大文章”,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著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強調要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落實“五篇大文章”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五篇大文章”所涉及的行業及領域,在多地“新春第一會”及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有涉及。部分地區明確提出,在相關領域存在短板和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要深刻領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意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各地不同實際,對金融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和通過落實“五篇大文章”支持地方經濟發展進行精心謀劃、統籌推進、狠抓落實。要進一步增強對相關領域金融支持力度、可持續性和專業化水平,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著力改善市場預期偏弱和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傾斜政策和資源,繼續強化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精準支持,引導資金更多流向民營小微、鄉村振興等薄弱環節,積極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最后,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穩妥推進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范化解。
防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人民銀行在召開2024年工作會議時強調,今年要指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合理運用債務重組、置換等手段,支持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加強對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滿足各類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抓好“金融16條”及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各項政策落實。推動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推動重點機構風險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機制,強化存款保險專業化、常態化風險處置職能。持續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上述領域同樣是今年各地“新春第一會”及政府工作報告重點關注的內容。對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要通過多重手段,繼續加大對不良資產的清收處置力度。完善內控制度和要求,把好風險防控的每一道關卡,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同時,規范相關從業人員業務操作流程,嚴格考核制度。積極支持房地產“三大工程”,助力房地產行業良性健康發展。合理運用數字技術及數字化手段,提升風險防控能力,補齊防控短板。
(據《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