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是事關轉型發展大局的基礎性、戰略性、牽引性工作。1月27日至29日,三集電視專題片《護航》在山西衛視黃金時段播出,引發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其中,《護航》第一集聚焦營商環境改善提升,以案為鑒、以案明紀,充分彰顯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責定位,以“硬監督”護航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護航》由山西省紀委監委宣傳部與山西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政治監督專項檢查、治理“新官不理舊賬、政策不兌現、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專項行動、開發區專項整治等行動,剖析了數起典型案例。良好的政治生態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對于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就是要敢于動真碰硬,以強有力政治監督護航營商環境、以正風反腐治亂凈化營商環境、以專項治理整治優化營商環境,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精準發力。要真正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分內之責,靶向施策、精準治理,以有力有效監督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打通影響營商環境的堵點淤點難點,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對涉及營商環境的信訪舉報優先處置、掛牌督辦、限時辦結,對存在工作落實不力、損害營商環境行為的單位及個人嚴肅問責,對查處的典型案例一律通報曝光,持續釋放執紀必嚴、失責必問的強烈信號。
“吃拿卡要”危害極大,是損害政商關系、破壞營商環境的毒瘤。運城市紀委監委以整治“吃拿卡要”為切口,靶向發力,縱深推進,通過“百行千企萬民大調查”問卷,案件分析“回頭看”,提煉出在行政審批、市場要素、政務服務等方面的30種“吃拿卡要”突出表現,督促52家單位限期辦結實事92件,推動問題全方位整改。大同開展審批事項隱性壁壘專項清理,市紀委監委在全市部署護航營商環境“清風行動”,把重點糾治的4類影響、破壞營商環境問題,融入打造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堅決破除隱性壁壘等15個專項監督之中。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當下改”,更要“長久立”。針對案件暴露出的問題,既要用好典型案例,把案例資源變成警示教育資源,促進黨員干部“親”不逾矩、“清”不遠疏,引以為戒、醒悟知止,又要強化系統施治,把查辦案件、共享成果、促進治理貫通起來,舉一反三,標本兼治,深入開展排查檢視,針對性完善制度、補齊短板,從制度層面壓縮權力尋租空間、斬斷利益輸送渠道,做到猛藥去疴、集中整治,鞏固成果、根除病源,推動行業性、領域性的系統治理,從源頭解決破壞營商環境問題,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助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目標,貫通監督、辦案、整改、治理,打出解難紓困、作風整治、案件查辦“組合拳”。同時還要注重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避免干擾企業正常運營、加重企業負擔。以“硬監督”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必將為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蓬勃發展厚植土壤,讓各類市場要素充分涌流、迸發活力。
李慧勇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