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河湖長制建設幸福河湖的意見》,明確指出,2024年,以縣域為單元,50%的縣(市、區)至少建設1條(個)幸福河湖(含水庫)。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發出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為推進新時代治水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近年來,我省通過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逐步形成了“黨政主導、水利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共治”的河湖管理保護新局面,全省河湖面貌明顯改善。當前,干凈、整潔、優美的河湖生態環境成為人們更美好的期盼,打造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湖成為我們新的奮斗目標。
保護好水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推動高質量發展。讓江河湖泊更清澈,重現魚蝦游弋的場景,不僅關乎當下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子孫后代的長遠發展。水,與空氣、陽光一樣,是維持人類生命的最基本物質之一,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我們要構建宜居水環境,實施汾河等重點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入河排污口規范化管理,減少各類污染物入河湖量,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達標排放;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十大工程建設,促進汾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
河湖是水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保護和利用并重。山西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河湖長制”推動“河湖長治”。下一步,要持續推進汾河等七河及湖泊生態保護修復,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強化濕地資源保護與修復,推進沿河湖生態廊道建設,鞏固造林綠化成果,提高岸帶植被覆蓋率;推進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等。
建設幸福河湖,大力弘揚先進水文化。要充分發掘和弘揚江河水文化,做好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要挖掘、傳承以汾河、晉祠泉、鹽湖為代表的河湖歷史文化,保護修復河道及沿岸古渡口、古橋等水文化建筑,延續歷史文脈;依托水利工程設施、水利風景區,大力推進水情教育基地、節水科普基地、水法治基地、河湖長制主題公園等水文化特色場館和親水樂水載體建設。
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建設幸福河湖。我們要以打造“河湖安瀾、清水綠岸、環境宜居、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為目標,著力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河湖環境、復蘇河湖生態、促進綠色發展,為山西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支撐水保障。
王立忠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