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網評>>正文
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⑤
2024年01月10日 09時30分   山西日報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實物見證。保護傳承好文化遺產,是歷史和民族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提出,“要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我們要認真做好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支綿延五千多年不曾中斷的文明,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山西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居全國第一;現存古建筑28027處,其中元代及元以前木構古建筑509處,占全國的80%以上,全國僅存的3座唐代木構古建筑均在山西。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豐富的文化遺產,是三晉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也屬于子孫后代。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毀壞將會成為歷史的永久遺憾。全省各地要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精神,強化底線思維,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堅持守正創新,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保護與發展、保護與開發等重大關系,讓“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成為基本的社會遵循。同時,要統籌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著力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認真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等重大保護工程。文物普查是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通過全國性文物普查,可以為系統摸清我國文物資源家底、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政策提供依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明確,此次普查已從2023年11月開始,到2026年6月結束,分3個階段進行。要認真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深入推進文明守望工作、文物平安工程、國家級文物重大保護工程,深入實施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提高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水平。

深化考古研究,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深入實施,不斷出土的考古新發現,為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佐證。比如,在前四期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我省圍繞襄汾陶寺、絳縣周家莊、臨汾下靳、芮城清涼寺等區域開展系統考古發掘、調查和綜合研究。其中,陶寺遺址擁有城墻、宮殿、王墓、禮制、文字、冶金術等最為齊備的文明要素,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創性貢獻。要堅持“大考古”工作思路,統籌推進重大考古課題研究,深化“云岡學”研究并逐漸走向世界。

文物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維系著民族精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我們要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傳播利用,扎實做好文物的活化利用,有效推動考古發掘、遺址保護等工作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讓三晉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

王立忠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
  • 
    
    <pre id="66666"><sup id="66666"></sup></pre>
    <samp id="66666"><del id="66666"></del></samp>
  • <samp id="66666"><del id="66666"></del></samp>
    <samp id="66666"></s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