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一個充滿詩意的詞匯,一個富含歷史文化的稱謂,一個具有品牌價值的標志,同時也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省商務廳日前印發《“三晉老字號”認定管理規范(試行)》,消息發出,引發全社會極大關注。認定條件包括:品牌創立50年(含)以上,歷史傳承脈絡清晰,擁有注冊商標所有權或使用權,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山西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因此,讓“三晉老字號”煥發新光彩,再次成為人們的熱議。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5月在山西視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我省下發專門文件,開展“三晉老字號”認定工作,充分體現了對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視,是落實“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的具體行動。經過審查鑒別、專家審查、認定公示、異議復核、做出決定、注冊存檔等環節,最終對通過認定的“三晉老字號”,要由省商務廳頒發牌匾和證書,并優先向商務部推薦申報為“中華老字號”。
產品具有競爭力,質量合格是前提,質量過硬是根本,靠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乃至標準化生產、市場化管理、品牌化營銷,而最高境界則是具有歷史底蘊和文化含量。現在物質極大豐富,人們購物要選擇品牌,吃飯不滿足于吃好,也不止于吃營養,而且要吃出文化。何以滿足?老字號無不具備,無疑是一個選擇。所以,我省開展“三晉老字號”認定工作,固然是為了保護老字號品牌、發掘其商業價值、推動老字號走向振興和創新發展,但傳承老字號品牌特有的傳統文化也是題中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還深刻指出:“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牢記囑托、不負眾望,我省大力打造“游山西、讀歷史”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構建游山西,就是在讀——地質構造運動史、中華文明演進史、黃河文化變遷史、長城軍事斗爭史、民族融合發展史、古代建筑藝術史、匯通天下晉商史、中國紅色革命史、勞動人民創造史的新格局。通過老字號認識自古以來山西人民的勤勞智慧、富于創造,體味“三晉老字號”的典雅精致、技藝精湛、底蘊深厚,無疑為“游山西、讀歷史”所不可或缺。
新形勢需要新擔當、呼喚新作為。助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邁出新步伐、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三晉老字號”大有可為,使其綻放新光彩,在情理之中,乃眾所期待。試想,讓游客食有美味、吃到特色、吃出文化,“三晉老字號”怎能缺席呢?若是讀歷史之余還能在美食中品嘗出歷史的味道,游山西之后還能將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含量的老字號產品帶回家,可供紀念、可資回憶;一批“三晉老字號”,既吃上“旅游飯”,又在滿足游客“食住行游購娛”中發揮重要作用,那該多好啊!
三晉大地,歷史悠久;表里山河,物華天寶。眾多老字號中,尤以太原的“六味齋”熟肉、“雙合成”月餅、“寧化府”老陳醋、“鴻賓樓”烤鴨、“清和元”頭腦、“老鼠窟”元宵,汾陽的杏花村汾酒、竹葉青,平遙的“冠云牛肉”,太谷的“榮欣堂”太谷餅、“廣譽遠”龜齡集、定坤丹等馳名。而在更廣意義上,今天大力發展的“山西三寶”高平琺華器、平遙推光漆、新絳澄泥硯等,同樣是老字號。更有許多尚未廣為人知的老字號,急切走出小天地,亟待走向大市場。
歷史的醇厚味道,工藝的精美獨特,老字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大力扶持老字號,讓“三晉老字號”在守正創新中煥發新光彩,我們充滿期待,由衷憧憬!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