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如何變文化優勢為經濟優勢,助推全省經濟發展,是事關我省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省委、省政府不斷深化文旅融合,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推出“游山西、讀歷史”等特色文旅項目,文旅業正在成為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作為傳統農耕文化主要載體的廣大鄉村地域,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文化旅游產業方興未艾。但就目前來看,鄉村旅游開發還比較傳統,特色不夠鮮明,產品單一化、同質化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制約著鄉村文化旅游的發展。為此,我們應深入挖掘各地鄉村的歷史文化內涵,讓蘊藏在山間鄉野里的歷史文化活起來,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核心競爭力,推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挖掘研究 夯實發展的理論基礎
讓歷史文化活起來,就要讓研究活起來。雖說我省各地鄉村歷史源遠流長、遺產遺跡豐富,但因缺乏深度的研究與挖掘,以至于文化內涵缺失、辨識度不高,不同程度制約著我省鄉村文化旅游高品質發展。只有找準自身歷史文化特色,厘清自身歷史文化發展脈絡,才能打造出因地制宜、特色鮮明的個性化鄉村旅游文化產品。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加強歷史文化研究和傳承,讓歷史文化研究活起來。
我們應一方面,對各地鄉村歷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梳理,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對全省范圍內的鄉村歷史文化遺跡遺產進行系統的調查統計與整理記錄,厘清整體面貌與區域差異,建立相關資料庫與數據庫,為頂層設計做好必要而充足的前期準備,為找準文化傳承和旅游布局的平衡點,促進文化旅游開發全省“一盤棋”與各地“閃光點”的有效結合提供理論與學科支持。另一方面,對各地鄉村歷史文化遺跡遺產進行深度研究與科學論證,弄清其所反映的文化內涵,挖掘其所蘊藏的歷史故事,所承載的思想文化、精神品質,所倡導的人生態度、價值理念,從而引發游客的共鳴與跨時空的思考,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更大程度上滿足游客的精神需求,推動具有地域風貌、文化脈絡和歷史記憶的高品質鄉村旅游的發展。
拓寬展示方式 探索多元的實踐路徑
讓歷史文化活起來,就要讓展示方式活起來。利用展示活動特有的開放性、參與性和直觀形象性,讓綿長豐厚的山西各地鄉村歷史文化內涵通過有形的建筑、有趣的講解、有韻味的文藝表演浸潤每一位游客。
改進原始陳列的單一模式,鼓勵各地鄉村在堅持文物保護、遺產保護原真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鄉村歷史文化遺存遺跡活化利用的多元路徑,創新改進展示形式,多維度提升展示效果,全方位提升游客的參與感與體驗感。比如,對于民居、舞臺等不可移動的鄉村歷史遺址遺構,在保護為先、搶救第一的原則下,可進行科學、適當的復原展示,也可辟為博物館、紀念館等場所,與可移動的歷史文物或老物件的展示、展覽相結合,通過設定主題、提升展品質量、數量、添加高科技視聽設備、運用“互聯網+”等各種方法,借助科技創新、數字網絡等新技術新媒體,將鄉村歷史文化遺產全景式、立體化、智慧化地展示出來,帶給游客既有內涵又好玩有趣的品質旅游體驗。
加強解說闡釋工作。作為一種傳播與溝通方式,解說是有效連接旅游地與游客之間的重要橋梁,解說闡釋工作的成功與否影響著游客對鄉村歷史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因此,我們應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鄉村歷史文化遺產遺跡所反映的諸如先人在村落選址、街區規劃、院落布局中所展示出的歷史智慧,在建筑構造、裝飾藝術中所表現出的高超技藝,其中蘊含的豐富的價值理念、民風民俗做出面向大眾的深入淺出的解說、形象生動的闡釋,從而提升游客的感知度。
構筑鄉村歷史文化遺產場景,促進鄉村民間傳統音樂、舞蹈及戲曲的舞臺化,推進鄉村民俗演藝儀式的原真性開發,增強鄉村歷史與現實的互動。凸顯本地鄉村風貌,使游客既能欣賞到特色鮮明的鄉村文藝展演,獲得美的感受,又能對鄉村歷史文化形成直觀印象,深化對鄉村歷史文化遺產的認識與理解,真正獲得全方位的旅游體驗。
激發村民智慧 提升發展的內生動力
讓歷史活起來,就要讓延續歷史文脈的主體活起來?!耙环剿琉B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水土”。各地鄉村歷史文化包括家庭結構、生產生活模式、價值認知、民俗技藝等,往往是靠鄉村居民一代代塑造流傳下來的。如果失去了鄉村居民及其原生態的生產生活方式,那鄉村的歷史文脈也終將斷裂,也就失去了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與底蘊。鄉村建筑物可以修復,但建筑物里的鄉村人文精神、人文生態卻很難復制。
為此,一方面,各傳統村落必須擁有一定比例的當地村民真實居住,要有可持續的生產生活。在制定相關旅游開發規劃時,應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規定或約定當地村民居住的最小比例,保護鄉村歷史文化遺產得以傳承的人文環境,改變和避免把居民全部遷出,切斷文化傳承脈絡的做法。另一方面,應尊重當地村民在保護、傳承鄉村歷史文化傳統中的主體地位。保護和尊重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和審美習慣,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他們的群體利益,鼓勵他們以各種形式參與到鄉村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活化利用以及旅游開發中來,實現鄉村旅游開發與歷史傳承、生活需求、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不斷提升鄉村文化旅游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作者: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歷史所 秦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