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巖
有人說:“幽默是一種生活的剛需。”不論是什么時代哪里的人,都需要快樂生活。日常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地鐵上、公交車上、餐廳里,人們拿著手機刷著網絡,在看到搞笑的新聞、圖片或視頻時都會不自覺嘴角上揚。
隨著工作壓力加大,生活節(jié)奏變快,我感覺我快樂的時刻越來越少了。于是,同事或領導對我的評價就是“性子安靜,喜歡讀書”。其實小的時候,大家伙都沒有手機,我們的快樂就藏在每年春晚的相聲、小品里,電視劇里的搞笑鏡頭和金句臺詞,也時常能為飯后茶余的人們帶來片刻歡樂。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網絡則催生了更多的搞笑、幽默來源,比如搞笑視頻和脫口秀。
這幾年在先生的帶領下,喜歡上了脫口秀節(jié)目,這兩年相繼看完了《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綜藝節(jié)目。偶爾在同事聚會、朋友吃飯的時候能“照葫蘆畫瓢”說上兩句,大家都說我變得愛說笑了。
其實,我屬于心理學上劃分的黏液質類型的人。性子安靜,平日里看見同事就只會微笑打招呼,見到陌生人不知道如何開口,大部分時間都在沉默中與書為伴。
今年10月初,我應老友去上海舉行新書分享會,現場來了很多人,有的讀者專程坐高鐵從外地趕來。我在現場讀者的鮮花和問候中開啟了“爆笑”分享。書里小時候的囧事、兒子的可愛事、與先生相處的糗事以及與父母的代溝都讓我用輕松的話語說了出來。分享會結束一個多月了,我還陸陸續(xù)續(xù)收到很多讀者為我寫的書評和分享會感受,大抵都說我是一個有趣的人。
先生看到我轉發(fā)到朋友圈的評價,很是詫異:“你是我的妻子嗎?”我斜著眼假裝生氣地說:“當然是。”因為之前,我確實無趣且固執(zhí)。他的衣服不但要按照季節(jié)來分,還要按照顏色掛好,不然我就會嘮叨他好幾天;兒子犯了錯誤,我也會連著說上一兩周,以至于他在作文里說我是“世界上最煩人的媽媽”。
其實,現在大家都喜歡看脫口秀的原因是,每一期看似輕松搞笑的背后,我們都能在那些“吐槽”的內容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想起自己的故事。有一次和單位同事出差,晚飯后,我倆窩在酒店拿著手機看脫口秀大賽,最后胳膊和眼睛實在撐不住了,才沉沉睡去,夢也比往常的甜一些。
每一個人都有壞情緒,會消極,會不滿,會倦怠,會嫉妒,但我們在吐槽過后,收起自己頭頂的那片烏云,砥礪前行,好好生活。
這也許就是脫口秀的魅力所在吧。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