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在這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提倡糧食節約體現了一種深刻的危機意識。
舌尖上的浪費多年來屢禁不止,“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標語常年張貼在各大飯店和食堂的墻上,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像初春的韭菜,割了一茬還有一茬,甚至還有各種無下限、博人眼球的“吃播”,像一波波野草在并不富裕的糧食儲備大地上野蠻生長,讓“杜絕浪費”四個大字從舌尖走上心頭迫在眉睫。
讓“杜絕浪費”從舌尖走向心頭,一方面是要做到“管起來”。首先是念緊公款吃喝的“緊箍咒”。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均出臺相關文件、開展了“光盤行動”等措施,“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其次要加強對社會不良風氣的監督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新媒體管理細則,嚴厲打擊美食主播中的“催吐”、“大胃王”等鋪張浪費行為,用制度為舌尖上的浪費劃定紅線,引導全民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最后,要將糧食供給鏈條和飲食行業“管起來”,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二維碼全流程監控等方式,全程亮化管理,將節約理念貫穿于食品加工、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減少原材料采購和備料中的浪費行為,減少餐廚垃圾。
讓“杜絕浪費”從舌尖走向心頭,另一方面是要做到“說出去”。一是講清“家底”;二是算好“節約賬”;三是讓壞名“遠揚”,嚴厲打擊一批舌尖上的浪費行為,形成對此類行為的威懾力,讓相關從業者清楚“底線”,不再觸及鋪張浪費的“紅線”,堅決遏制歪風邪氣,引導節約風氣。
讓“杜絕浪費”四個字從舌尖走向心頭,讓“大胃王”等鋪張浪費行為離我們遠去,讓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回到我們身邊,需要監管、宣傳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粥一飯,人們定會思其來之不易;半絲半縷,定會恒念物力維艱。 (據人民網)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