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10月7日,廣西潿洲島一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引發網友憤怒。監控畫面顯示,該男子用腳連踹5次后,將一棵仙人掌景觀踹斷。附近商戶表示,當時兩名游客在景區的候車點,該男子在母親已明確阻止的情況下,仍踢斷了仙人掌。目前這對母子已被景區當面批評教育并賠款500元,而在此過程中,母親卻辯稱自家兒子“還只是個孩子”。
又是熟悉的“還只是個孩子”,又是尷尬的“護犢式辯解”。在不少父母眼里,孩子似乎永遠長不大,無論“孩子”犯了哪種錯、惹了多大禍,哪怕已經違法,一句“還只是個孩子”,便可遮羞掩錯。但在此事中,其說辭明顯違和:從畫面看,這名游客比他母親高出幾乎一個頭,妥妥一個青年,故意踢斷仙人掌景觀,絕不是他這個“孩子”該有的玩法。
誠然,從情感角度考量,子女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但跳出情感范疇,在相關的責任關系中,就得依據法律和文明規則來說理、定性,無論是誰,只要觸碰了規則底線,都得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民事領域,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概念,刑事領域也有追責年齡線;但在文明范疇中,是沒有也不該有減責或免責年齡線的。換句話說,文明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孩子”只有“公民”,誰都沒有豁免權。
同樣是在此次長假期間,另一段跟孩子有關的視頻也引人關注。視頻中,一個小朋友在影廳內空座位上爬來爬去,多次用腳踢電影銀幕。據報道,被其損壞的影廳銀幕制作費用要一萬多元,影城已聯系家長商談相關賠償事宜。
一大一小兩個孩子,年齡雖不同,但家長卻都因其行為付出了代價。這也再次給家長們提了個醒:文明教育理應從小抓起,家長需承擔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主要責任,通過言傳身教培育其文明意識,教育管束孩子心存敬畏、言有所規、行有所止,這樣才能讓孩子擺脫“巨嬰依賴”,真正長大,在規則社會中找準自己的責任定位和行為邊界。□李英鋒(公職律師)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