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節儉和浪費的態度,能折射出其價值標準和文明程度。“勤儉節約”不僅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更是薪火相傳的革命傳統。從口口傳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訓到耳熟能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格言,無不昭示著“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國無儉必衰”的真理。小到持家、大到治國,勤儉節約既是修身養性所必須,也與黨、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我國糧食安全帶來了一定沖擊,但是惠農政策的加持和夏糧連增的碩果,再次增強了端牢“中國飯碗”的信心和底氣。然而,我國餐飲業嚴重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地方請客吃飯餐盤疊置,一桌菜竟達三四十道之多,滿桌餐盤擠壓大量剩菜,觸目驚心。當此之時,自覺踐行勤勞節儉,堅決抵制驕奢淫逸,時代文明方可常潤國民心間,人民才能用節儉而勤勞的雙手澆灌幸福之花。
厲行節約不僅是個人私德,更是社會公德,需要多方協作,共同發力。首先,機關單位、黨員干部要主動作為、率先垂范,自覺肩負起倡導勤儉節約好習慣的責任和使命,帶頭發揚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嚴起,把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貫穿于生活的點點滴滴,把建設節約型食堂、節約型機關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每個枝節上,讓節儉之風成為常態。其次,餐飲行業要敢于向浪費者說“不”,積極創新餐盤和菜品,推廣“小份菜”,引導消費者按需點餐、理性消費,助力減少食物的浪費。最后,作為消費者,也應樹牢惜物節儉,文明消費理念,堅決摒棄“講排場,不剩就是招待不周”的錯誤觀念,無論是在外消費還是在家聚餐,要強化簡單節儉的就餐方式,吃多少點多少、吃多少做多少,吃不完主動打包量,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讓文明風尚更添風采。
“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更應自覺節用惜福。讓我們把勤儉節約、惜物惜時作為一種美德來提倡和施行,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把節儉節約的理念滲透到日常行為和文化心理當中來,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