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孫靖雅 婁政馳
古人在冬天有兩大幸事:圍爐煮茶和圍吃火鍋。詩人白居易就是位火鍋愛好者,寫下“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美句。但現今很多人覺得,吃火鍋容易上火、長痘、不消化,是“養生”的大忌。
這其實是一種認知誤區。火鍋其實是一種藥膳,可溫熱助陽、驅寒除濕、促進血液循環。沸騰的火鍋,暖心暖胃。試想一下,在寒冷季節,三五好友圍聚一起,邊吃火鍋邊聊天,吃完是否全身發熱、面部紅潤、心身俱爽?對于陽氣不足、濕氣偏重、心情抑郁、糾結瑣事的人來講,吃火鍋何嘗不是一種藥膳調理呢?
那為何同樣是吃火鍋,有人吃得暢快,有人卻吃出一臉痘痘?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體質差異。麻辣鍋、菌湯鍋、番茄鍋,體質不同,適合的鍋底亦不同。
需要提醒的是,火鍋口味挑選上應順應身體的“脾氣”:心喜苦、肺喜辣、肝喜酸、脾喜甜、腎喜咸。悲傷難過時吃點“辣”,生氣暴躁來點“甜”,滿懷憤恨“苦”瀉火,焦慮緊張湊點“酸”。當然,也要注意,味到即止,不可過味。
總之,吃火鍋,鍋底選擇要論體質,涮菜選擇要講搭配。以下是一些推薦:
氣郁體質的郁悶型人群,容易情緒低落,優選酸菜鍋底。涮菜推薦搭配蒜苗、香菜、海帶、菠菜、蘿卜,以理氣解郁、調理脾胃。
陽虛體質的怕冷型人群,容易疲憊乏力、手腳冰涼,優選麻辣鍋底。涮菜推薦選擇羊肉、牛肉、海蝦、板栗,以溫補陽氣、驅散陰寒。
痰濕體質的肥胖型人群,多見口黏苔膩、胸悶痰多,優選清湯鍋底。涮菜推薦搭配雞肉、西藍花、包菜、芥菜,以健脾利濕、祛痰化痰。
氣虛體質的乏力型人群,平素氣短懶言、易感冒,優選菌湯鍋底。菌類可益氣助食,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涮菜推薦搭配牛肉、山藥、冬筍、紅薯,可滋補腸胃、生津止渴、清熱利尿。
陰虛體質的缺水型人群,常見口燥咽干、手足心熱,優選番茄鍋底。番茄原料具有清熱生津、養陰涼血的功效。涮菜建議搭配鴨肉、蛋類、豬皮、銀耳。
最后要提醒的是,火鍋屬于高溫食物,一定要涼一下再吃,以免對消化道造成損傷。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