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市供銷社認真貫徹《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于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市政府《關于印發忻州市農村電子商務行動計劃(2016—2020)的通知》和省供銷社《全面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等文件精神,積極推動縣域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目前全市有一半縣(市、區)已經建起了電子商務平臺,這些平臺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一是供銷社自辦模式。五寨縣供銷社自辦“同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現已注冊,已與山西農芯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接簽約;偏關縣供銷社獨資成立“塞北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規劃實施20個基層經營服務網點信息化改造工程,發展鄉村服務站10個。
二是農村經濟合作模式。定襄縣供銷社以定襄縣“聚宏恒”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為依托,組建“定襄益農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萬元,縣供銷社占35%的股份,縣聚宏恒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占65%的股份。目前,已與山西農芯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接簽約,現已發展并驗收120個城鄉體驗店。另外,還把電子商務同便民店改造結合起來,指導便民店開展線上購物服務。
三是聯合互動模式。河曲“萬家福”公司在縣城5公里外的蚰蜒峁村建貯藏庫1000平方米;在太原租賃土地4000平方米,建設貯藏庫1000平方米,簡易廠房、辦公區域1500平方米;租賃太原百合盛農副產品展示交易中心門店80平方米,有效形成在縣內“公司+基地+農戶+展銷平臺+銷售網絡”,省城“貯藏+展銷+配送+直銷”的網絡鏈條。繁峙縣供銷社與縣物流公司聯合,打造“網上供銷合作社”,建成“樂6集”特色館,上與“樂村淘”對接,下與供銷社便民店、村級綜合服務社等160多個電商終端對接,把每月6日、16日、26日定為“趕集日”,開展日用消費品、大小家電、米面、小雜糧等農產品集中訂單、集中收貨、集中發貨,線上線下互動,讓農民深深感受到快捷、稱心、放心,成為農民身邊的網上大集。
四是創業合作模式。岢嵐縣供銷社依托縣大學生創業園區建設項目,注冊資金100萬元,成立“二小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其提供300平方米場地辦公設施30套。第一批有10多名大學生入駐,與淘寶、京東網對接,線下與“天天快遞”物流對接,已開展兩次專題培訓工作。
五是團隊合作共創模式。保德縣供銷社組織幾十個零散的體驗店形成團隊合作,重點推廣特色農產品,組建“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農芯樂”對接,上傳商品。
除此之外,五臺、原平、靜樂、代縣、寧武等縣市供銷社也在積極籌建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有望在年底實現縣級電商平臺全覆蓋。(趙慧林)
(責任編輯: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