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助學事業
助學事業對石建華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怎樣才能把這件好事辦好辦實,是他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他不斷總結工作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虛心學習外地好的做法,堅持誠信為天、公開為基、創新為重的指導方針,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科學合理的理念、制度和做法,大體可歸納為三個“三管齊下”。
石建華在各所鄉村學校發放助學物資
一是管理運行上做到嚴謹制度管理、公開公示監督、財務陽光審計“三管齊下”。網站制訂了七項制度和三項規定;實行財務民主,網上公示公開、向愛心人士寄發收據、證書與結對子卡等,并接受社會監督。主動請求審計部門,接受財務審計,并將審計報告在網上公布,做到愛心捐款人士個個放心,受助學生和家長人人滿意。
二是網站建設上做到著眼全國布點、倡導志愿服務和參與社會公益“三管齊下”。經過宣傳、聯系、考察,在湖南、遼寧、湖北等省建立了愛心助學工作站(小組),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并在全國各地組織起1900 多人的愛心助學志愿者隊伍,為助學事業助力。如組織遼寧等地的兩批志愿者在汶川地震發生后13小時就趕到災區,一邊搶險,一邊收集回8 名特困學生的資料,并給予及時救助。受助學生中的鄭小鵬還被評為“全國抗災英雄少年”。石建華又與上海、北京、廣州、太原等地的公益事業組織、公司、大專院校交流合作,參加了“天使助學”等一系列助學公益活動。在原平地區先后組織“高考送考”、“圓夢育人”等多項活動,帶動不少單位和個人加入愛心助學行列,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
三是在助學形式上,無償捐贈+無息借助、輸血+造血和直接資助學生+學生愛心傳遞“三管齊下”。為使愛心助學活動與時俱進,網站大力創新、積極實踐,逐步形成“傳統型”、“探索型”和“持久型”三種并行互補、統籌兼顧的助學模式,提倡并實施了愛心人士無償捐贈與無息借助并舉,發揮“輸血式”和“造血式”功能,引導受助學生既要感恩回報,又要傳遞愛心,從而為愛心助學工程注入新的活力,促進了助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2015 年起,石建華帶領網站采取“默默相送”、“潤物無聲”式的助學形式,不搞場面儀式化,不搞講話程序化,不搞報道廣告化,而是在靜悄悄中助學,使學子、家長感到暖融融。
2016 年是網站第二個10 年計劃的開局之年。石建華打算在工作方向上由以慈善為主的愛心助學向惠及大眾的社會公益延伸,繼續探索創新,做好助學工作,開展“啟航”等項目,力爭幫助更多特殊家庭的貧寒學子順利完成學業,并爭取在原平地區創建一座大型圖書館,供學生、市民免費閱讀,為建設書香原平,出一份力,盡一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