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頭條>>正文
決戰貧困奏強音
2016年03月24日 09時38分   忻州在線·忻州日報

——寧武縣2015年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 王建秉 通訊員 宮耀忠

寧武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縣,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近年來,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扶貧攻堅作為八大專項行動之一,以貧困村為主戰場,以新農村建設為主線,大力實施整村推進、產業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一體兩翼”戰略,全面落實“4375”強農計劃,創新實施“三立三精三整”脫貧舉措,深入開展領導干部下鄉包村增收活動,取得了反貧困的顯著成效,全縣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萬余人,僅2015年一年就減少貧困人口1萬人,譜寫了一曲決戰貧困的激昂樂章。

強化組織領導,形成攻堅合力

寧武縣不斷強化脫貧攻堅工作責任落實、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加強扶貧隊伍建設,形成了萬眾一心奔富路的強大合力,確保了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

強化各級責任落實。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加強綜合協調,定期研究重大問題,切實履行牽頭抓總、目標確定、組織動員、督導考核等方面責任,做好扶貧力量組織調配、項目資金運行管理、幫扶措施督促落實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扶貧工作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落實了部門、鄉鎮、村各級干部責任。

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切實把扶貧開發與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起來,扎實推進基層創新性、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充分發揮村干部的領頭雁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特別是借鑒陽泉“1+X”聯建模式,積極組建易地移民搬遷聯村黨委,使小組織變成大黨委,將分散的個體組織聚合成發展的聯合體,形成了凝聚力量辦大事的發展氛圍。2015年以來,通過認真選派農村“第一書記”,實現了251個貧困建檔立卡村和35個農村軟弱渙散黨支部全覆蓋,為推進農村脫貧、促進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大生機和活力。

形成扶貧攻堅合力。牢固樹立扶貧攻堅“一盤棋”思想,抓好統籌協調,加強扶貧隊伍建設,把各種扶貧力量動員整合在一起,努力構建專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努力形成上下聯動、左右銜接、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有關部門嚴格按照工作節點和步驟,逐步落實扶貧任務,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包村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實現包村包戶全覆蓋。各級扶貧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和優勢,發揮脫貧致富引路人的作用,切實解決好受扶村、受扶戶脫貧“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健全完善考核機制。創新評價考核機制,建立臺賬管理制度,制定扶貧開發攻堅項目臺賬,每年對各鄉鎮下達減貧任務,實行動態管理、銷號備案。建立扶貧開發績效考核評價制度,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年度績效目標考核,科學設置評價考核指標和權重,嚴格考核、嚴格獎懲。堅持“獎勤罰懶”原則,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考核排名靠前的鄉鎮和單位,在扶貧資金分配時給予傾斜,對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通報批評、限期整改。有效確保了扶貧攻堅工作的落實。

創新工作理念,狠抓重點工作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在精準,寧武縣精準發力,找到以下突破口。

樹立精準扶貧理念。通過幫助貧困群眾找準路子、選準產業、拿準措施,真正使精準扶貧幫到點上、扶到根上。首先是路子找得對。各鄉鎮充分審視自身優勢和劣勢,結合實際調整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發展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做到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發揮優勢、抱團脫貧。其次,摸清底子。在建檔立卡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貧困戶、低保戶精準識別,弄清有能力脫貧的貧困人口構成、素質技能、收入來源,充分掌握扶貧對象的貧困程度、致貧原因、脫貧難易等情況,不斷完善精準識別“數據庫”,真正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第三,扶到點子。突出差異化扶持,變“大水漫灌”為“滴水澆灌”,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因地制宜、一戶一策。制定時間表,明確路線圖,把扶貧項目、資金、措施落實到每個村、每戶人家,切實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立足山區自然、地理和氣候特征,發展農業產業緊緊圍繞“山”字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功夫。

按照“山上養羊、山下種糧、家中育菇”的思路,努力做大羊產業、做強食用菌、做優小雜糧,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走出一條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在羊產業發展上,按照“鄉建小區、村育大戶、戶搞舍飼”的思路,帶動千家萬戶種草養羊,推進羊產業規模化發展、精細化加工,使羊產業成為貧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小雜糧產業發展上,以基地建設為核心,以推廣擴繁為手段,推進脫毒馬鈴薯、G5莜麥、優質胡麻等特色農產品的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同時,運用“助農貸、助保貸、富民貸”等形式,采取擔保、貼息的辦法,積極扶持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上,進一步壯大原有的食用菌產業園區和示范園區,通過龍頭帶動、示范引領、合作經營、技術培訓,充分吸收貧困戶種植食用菌,幫助農民快速脫貧。同時,認真落實三大主導產業扶持政策,不斷完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機制,壯大集體經濟,加快全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加快移民搬遷進程。有效整合采煤沉陷區治理搬遷、地質災害治理、生態移民和農村危房改造等移民搬遷項目,用足用活土地增減掛鉤等政策,把人口、土地、資本以及各類生產要素向中心村和縣城轉移,進一步提高村莊聚集度、產業發展水平和群眾收入水平。不斷加大移民搬遷和整村推進力度,對不具備居住條件的山莊窩鋪作整體搬遷規劃,分步實施。對搬遷村的土地進行流轉,爭取上馬退耕還林、光伏發電等項目。同時,通過產業帶動、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等方式,有效增加移民群眾收入,確保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近年來,共對14個鄉(鎮)70個村的1.23萬人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在城郊建成了全市較大的移民新村——劉家園移民新區。

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著力加強房、水、路、電、訊五方面基礎建設,解決貧困人口居住安全、吃水困難、出行不便、用電不穩、通訊不暢五大基本生活問題。設法提高農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生態保護等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貧困村延伸、向貧困人口覆蓋,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變,互相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則,多渠道捆綁整合資金,上馬產業項目,集中投放使用,形成強大的扶貧合力,有效加快群眾脫貧致富進程。近年來,全縣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3000余萬元。在52個村實施了整村推進,受益群眾達8700余人。

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堅持“授之以魚”與“授之以漁”相結合,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整合社會有關部門培訓資源,廣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為貧困村送知識、送技術、送信息,培養造就一大批有覺悟、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努力實現一次培訓改變命運、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堅持“群體”和“個體”相促進,充分發揮創業能手、致富能人的作用,形成一個能人支撐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領富一方百姓的良好局面。在有效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的基礎上,實施以勞務用工為主的煤礦就業富民增收工程,要求各大煤炭集團在招聘煤礦用工時,優先使用當地農民,其比例不得低于總用工人數的30%。目前,投入生產的11座煤礦累計安置當地農民2000余人,有效增加了當地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創新結對幫扶機制。采取“富村帶窮村”結對扶貧機制,把資源條件好一些、人均收入高一些、集體經濟大一些、產業發展好一些的村莊精準識別出來,打破各自為政的局限,科學優化資源配置,實行窮富結對、掛靠發展,推動貧困村、貧困戶穩步脫貧;推廣“基地加農戶”抱團扶貧機制,積極研究探索“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改變農民“單兵作戰”,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引領廣大群眾增收致富;強化“干部幫群眾”聯戶扶貧機制,以“三聯四進十個一”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繼續深化教育實踐活動,把全縣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副科級以上黨員干部“一對一”工作推向深入,確保幫扶見到實效。近年來,實施以煤炭運輸為主的地銷運輸富民增收工程,以陽方口鎮、化北屯鄉、鳳凰鎮等資源大鄉(鎮)為重點,先后組建運輸專業合作社10多個。

“‘十三五’期間,我們要肩負起脫貧攻堅這一歷史重任,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一切圍繞脫貧、一切為了脫貧、一切服從脫貧、一切服務脫貧、一切考核評價以脫貧為標準,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寧武縣委書記任寧虎信心百倍,表態擲地有聲。

(責任編輯:籍俊霞)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
  • <tfoot id="mskeq"></tfoot>
  • <samp id="mskeq"><del id="mskeq"></del></samp>
    <tfoot id="mskeq"><del id="mskeq"></del></tfoot>